發展高鐵沒有回頭箭 資金保障成最大瓶頸
截至10月7日,為期8天的中秋國慶長假落下帷幕,交通再次成為民眾出行的老大難題,節前節后火車票尤其是高鐵票一票難求的局面仍未得到緩解。以武廣高鐵為例,從深圳北或廣州南站出發北上前往湖南、武漢等地的高鐵票,開售便迅速告罄,而早在10月4日,5日至7日從長沙南、武漢等南下的高鐵票也同樣全部售罄,一等、二等座車票全部賣完,連最高價的商務艙座位車票也被哄搶一空。
10月8日,在經歷了四個多月的調試后,921公里長的哈大高鐵開始全線試運行,預計將在今年年底正式開通,這也將極大地完善我國的高速鐵路運營網絡。隨著我國高鐵建設的快速發展,普通客運列車將逐漸被高鐵所取代。然而,受溫甬動車事故及投資資金等方面的影響,我國高鐵項目發展有所放緩,以當前的高鐵通車里程來看,我國高鐵4萬公里的建設目標仍任重而道遠,經歷了中秋國慶長假大考的中國高鐵,亟需新裝上路。
近15年來,我國傳統線路經過六次大提速,已經沒有多大提速空間,一些既有線路坡度大,再提速將影響運行安全。同時,隨著我國客運及貨運物流的發展,現有的鐵路運力已無法滿足龐大的市場需求。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鐵路專家王夢恕說,中國人口多、地域廣,但鐵路路網密度低,客運貨運需求量長期得不到滿足,而公路運輸成本高,并消耗了大量汽柴油等優質能源,中國需要發展高鐵。
高速鐵路經過近幾十年的發展,作為陸上高速交通運輸方式,與其他現代交通運輸方式相比,高速鐵路具有介于土地資源、運行速度高、能源消耗少,運輸能力大、產業結構優、社會效益好等特點。
前瞻產業研究院高鐵行業研究員虞俊峰介紹,高速鐵路具有其他交通工具難以比擬的技術優勢:一是行車速度快,目前我國運行的高鐵時速基本介于250-300KM之間,部分列車試驗時速已經達到520公里;二是高鐵運能大,高速列車間隔時間可達到3分鐘,這是公路和航空所無法相比的;三是安全性高,高速鐵路線路設施的質量和精度都很高,因此世界各國的高速鐵路極少發生人身傷亡事故;四是全天候運行,不受雨、雪、霧、風的影響;五是具有能耗低、節約用地、環境污染輕、舒適度高等特點。
從發展高鐵的經濟效益看,高速鐵路建設具有產業鏈長、投資和需求拉動作用大的突出特點,不僅可以帶動沿線地方建材、農副產品和日用品的消費,還可拉動與高速鐵路建設相配套的機械、電子、通信、信息、環保等多個行業的發展。高速鐵路建設還帶動了機械、冶金、建材等產業鏈的升級,因此,高鐵建設可以加強對全國的經濟輻射與帶動效應,帶動鐵路及其相關產業的技術進步,進而促進相關產業快速發展乃至全國經濟的發展。
從社會效益看,高速鐵路建設將從根本上緩解沿線地區交通運輸的緊張局面,大幅度縮短沿線城市之間的旅行時間,激發人們的出行頻次,提高人們的旅行質量,同時更有利于對內需的拉動,刺激民眾消費,推動旅游業的發展。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末,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9.3萬公里,在基本建成投入運營的2167公里新線中,高速鐵路達1421公里。按照鐵道部計劃,2012年將開通運營的高鐵線路包括京廣、京哈、沿海等“四縱”線路,此外,武漢至宜昌、南京至杭州、合肥至蚌埠等多條區域性城際高鐵也將在2012年開通,年內將3500公里高鐵里程,預計2013-2014年將分別新增3700公里和2000公里左右的高鐵通車里程。
2008-2014年中國高鐵投資額度和竣工里程情況及預測(單位:KM/L,億/L)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2012-2016年中國高鐵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2012年5月鐵道部印發的《國家鐵路“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到2015年,我國將基本建成規模超4萬公里的高速鐵路網絡,因此,我國高鐵建設在未來三年仍將任重而道遠。
錢錢錢!!!
數據顯示,2011年,全國流動人口達到2.3億人,占總人口的17%,并以每年500萬以上的速度增長,預計“十二五”期間,以農民工為主體的我國流動人口規模將保持在2億以上,流動人口在城鎮常住人口中的比例達到30%左右,到2050年,全國年流動人口規模可達3.5億左右。
隨著人口流動的加劇,客運及貨運將對高鐵形成強大的市場需求。在需求持續旺盛的背景下,也支撐了高鐵穩定的收入來源。
自2009年12月我國首條高鐵線路武廣高速的正式運行以來,我國高鐵運營狀況良好,實現了良好的收益。據統計,作為中國第一條長途高速鐵路線,武廣高鐵在試運營的56天內就實現了7億左右的票價收入,其中僅在2010年1月1日-2月25日期間,26天的春運就貢獻了5億元左右的收入。預計到2020年,我國高鐵收入將達到3134億元,凈利潤279億元,凈利潤率達到8.9%。
前瞻產業研究院高鐵行業研究員虞俊峰指出,盡管發展高鐵利國利民,也有著廣闊的“錢景”,然而,對于具有投資規模大、工程復雜、建設周期長、技術質量要求高等特點的高鐵項目而言,錢是萬能的,沒有巨額的投入更是萬萬不能。
以北京—武漢—廣州—深圳客運專線為例。該專線由四部分構成,分別為北京—石家莊段、武漢—石家莊段、武廣客運專線及廣深港客運專線,四個客運段的投資分別高達約439億元、1168億元、1166億元及205億元,合計總投資額高達2978億元。
如果按照規劃,“十二五”期間全國鐵路總投資額約為2.8萬億左右,則未來三年內平均每年就需要投資5700億元。如果要實現“四橫四縱”的全國高鐵網絡規劃,高鐵建設所需資金則更為巨大。
目前,我國高鐵建設資金主要來源于國家財政投資、鐵路建設基金、政策性銀行貸款、外國政府和金融組織的貸款、鐵路建設債券、地方政府籌資、企業籌資等等。高鐵項目融資曾一直是各大銀行爭搶的優質客戶,然而,隨著“7.23”特大安全事故以及鐵道部高企不下的負債率,使得各大銀團開始謹慎評估高鐵項目的建設風險。
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6月末,鐵道部總資產為4.13萬億元,資產負債率為61.08%,而上半年虧損就高達88.1億元,成本快于收入增長,使鐵道部上半年營業利潤僅獲261億元(2011年全年為681億元)。這些數據反映出鐵道部面臨龐大的負債和資金壓力。
除了負債壓力,鐵道部的融資能力也通用大幅下降,其2012年上半年資金來源僅3108億元,而在2010和2011年,該值分別為10588億元和9674億元。鐵道部的長期負債在上半年增長了1613億元,其中上半年發行的長期債券為500億元。
以鐵道部為主體的高鐵項目發展模式,已經面臨著嚴峻的資金困境,發展高鐵勢在必行,但拓寬資金來源以保證高鐵項目順利推進,已經成為考驗中央政府以及鐵道部的重大難題。為緩解資金緊張問題,中央政府及鐵道部相繼出臺相關辦法鼓勵民資參與高鐵建設,鐵路壟斷出現破冰跡象。
著名財經評論員葉檀則認為,難以吸引民資的封閉運作體系,與管理落后、內部腐敗及非市場化的低效等依然是高鐵的巨大弊端。高鐵的高負債率更讓人憂心忡忡,鐵道部必須公開財務以最大限度地接受社會監督。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