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行業遭遇 “錢荒” 來襲
6月份銀行間短期利率飆升至30年新高,“錢荒”情緒蔓延,而6月份官方PMI下滑至榮枯線附近,創四個月新低。
一.“錢荒”來襲
錢荒,指的是由于流通領域內貨幣相對不足而引發的一種金融危機。銀行間 市場隔夜回購利率自2010年底以來,第三次攀上如此高位。2013年6月,大型商業銀行加入借錢大軍,隔夜頭寸拆借利率一下子飆升578個基點,達到 13.44%。尤其是6月24日,大盤出現崩盤式暴跌,市場逼近1949點,近200只個股跌停,包括民生、興業、平安三只銀行股,而近2300只個股下跌,其中跌幅超5%的有1700多只。與此同時,各期限資金利率全線大漲,“錢荒”進一步升級。日前,受銀行流動性趨緊的影響,不少城市銀行房貸業務收緊,甚至有城市傳出銀行停貸“傳聞”。
二.“錢荒”波及下的房地產行業
影響一:“錢荒”打擊股市,地產股票大跌,開發企業得到的銀行信貸量將會減少,加快銷售進度獲得回款將成為房企的主流策略,房價繼續大幅上漲的可能性不大。
影響二:“錢荒”是流動性危機在中國的銀行間市場乃至整個短期資金拆借市場集中爆發。如果實體經濟資金流入持續收緊,商業地產開發,尤其是三四線城市“大盤”開發風險隱現。
影響三:在銀行“惜貸”情況下,整體土地市場會出現一定的“降溫”。不同房企根據資金狀況,拿地會表現出很大的差異性:標桿房企融資渠道多,資金實力雄厚,資金鏈承壓能力較強,甚至會趁著土地退燒的“東風”,吸納大量土地逆勢擴張,但對一些實力弱小的房企而言,恐怕是雪上加霜。
三.“錢荒”下的理性思考
首先,“錢荒”問題主要源于商業銀行的資本結構不合理,銀行為追求更多利潤,把大量資金投入到收益更高的領域,流向了存在泡沫、產能過剩的領域,其中也包括樓市。
其次,央行最初的隔岸觀火、按兵不動,主要希望傳遞兩個重要信息:一是央行希望趁此機會打消市場對于進一步貨幣或信貸寬松的預期;二是央行希望借此機會給金融機構敲一個警鐘,不要在業務擴張的同時忽略風險管理。央行此舉是希望對商業銀行進行結構調整,將資金逼回實體經濟。
另外,房地產行業上半年資金儲備較多,市場總體不缺錢。一方面,2012年末行業(扣除預售款)實際資產負債率為50.88%,與2011年持平;凈負債率為59.01%,較2011年下降4.79個百分點;貨幣資金與短期有息負債之比為1.08,高于2011年的0.91。另一方面,2013年1-5月,房地產行業總籌集資金4.51萬億元,同比增長32%。行業總投資2.68萬億元,同比增長20.6%,低于行業籌資增速11.4個百分點。行業1-5月融資與投資比為1.68,為近兩年來同期最好水平。而“錢荒”只是政策的一個側面影響,根本還在于房地產市場本身是一個競爭市場,強者恒強,弱者逐漸被兼并或退出,行業集中度的提升是必然。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