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與需求“雙軸”驅動 體外診斷“錢”景無限
雖然目前我國體外診斷行業尚處于發展初期,但其發展一直受國家產業政策重點支持,為其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十一五”期間,國家“863”計劃首次支持了生物醫學關鍵試劑的重點項目,2005年以來,政府相關部門更是相繼出臺了多項政策,將體外診斷試劑、診斷儀器、診斷相關酶制劑等產業的發展列為重點發展項目,將體外診斷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強了國內企業的競爭力,培養出了利德曼生化、中生北控、北京九強、科華生物、四川邁克、達安基因等具有較強研發力和市場競爭力的企業。
技術發展是體外診斷行業發展的內在驅動因素,國家政策的支持為企業技術研發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3-2017年中國體外診斷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十一五”以來,國內體外診斷專利技術申請進入活躍期。
圖表1:1994-2012年我國外診斷行業專利申請量(單位:件)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而需求增長是我國體外診斷行業快速發展的外在驅動因素。數據顯示,臨床診斷信息的80%左右來自體外診斷,而其費用占醫療費用不到20%。體外診斷產業已經成為人類疾病預防、診斷、治療日益重要的組成部分。
前瞻產業院《2013-2017年中國體外診斷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06年以來,國內體外診斷產業以15%左右的年增長率呈現高速增長態勢。據統計,2008年我國體外診斷市場規模已達95億元,2010年增長至122億元,2011年突破140億元,到2012年,我國體外診斷市場規模約為175億元。
圖表2:2006-2012年我國體外診斷市場規模(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