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體化規劃后發改委將推出首都經濟圈一體化規劃
4月9日,國家發改委發布消息稱,為加快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正在研究編制首都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相關規劃。首都經濟圈一體化規劃同樣包含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相比京津冀這樣的區域規劃,首都經濟圈規劃將更強調經濟輻射作用。以往提出的環渤海,京津冀發展規劃實現多要素的互聯互通,包括人口、就業、產業、社保等。首都經濟圈一體化規劃則側重經濟輻射,難度更小一些。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城市規劃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近些年來我國各大區域振興發展規劃相繼出臺,應接不暇。2008年國家發布了《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2010年發布了《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推進長江三角洲地區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意見》。三大城市群唯獨京津冀地區尚無相關國家級規劃。此外,天津濱海新區開發、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中部崛起等一系列國家戰略的實施以及成渝、武漢等國家區域規劃也相繼出臺。截至2010年底,全國已推出或確定推出的區域規劃共24個。2010年之后,舟山群島區域、內蒙古區域、新疆天山北坡區域、中原經濟區域等區域規劃又成為新的熱點。
我國部分區域振興規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前瞻的城市規劃行業報告顯示,盡管我國各地政府不遺余力地推出區域經濟發展規劃,但是實施的依然不是市場決定的。其實在各地城市,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重新制定相應的發展規劃,以明確發展定位以及目標,但是大部分城市或者區域規劃的實施效果并不像規劃中的那樣理想。以天津的發展為例,天津在1949年是中國的第二大城市,現在只是變成了第三大直轄市。1997年天津市被國務院定為北方經濟中心,環渤海經濟圈中心,但是如今天津市各項存款余額只有北京的四分之一左右;集中全部力量建設的于家堡CBD,都不如北京朝陽、金融街和中關村三個CBD中的任何一個。
我國城市及區域發展規劃要達到理想的效果,就需要讓市場來決定,而非權利高度集中來決定。美國的城市化程度都較高,各個區域的發展遵循市場機制,主要城市已經形成了相應的產業經濟,首都華盛頓不是萬眾矚目的城市。而在中國城市圍繞權力發展的特點非常明顯,除了三大經濟圈外,其余地區經濟發展較快的城市依然為權力集中的省會城市及附近周邊地區。只有我國權力高度集中的現狀改善,權利不斷層層下放,才能更好地引導當地經濟的發展,即便不用按照“城市規劃”或“區域振興規劃”等,市場也會決定當地經濟的布局與發展,相關部門只要在此過程中進行引導和監管足矣。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