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交額達2324.99億元 文博會又迎豐收年
昨天,為期5天(5月15-19日)的第十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簡稱:文博會)圓滿閉幕。據組委會統計,本屆文博會文化項目和產品總成交額達2324.99億元,比上屆增長39.64%,文博會又迎來一個豐收年。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基地建設研究報告》數據顯示,第一至十屆文博會累計總成交額已經突破1萬億元大關,達到10475.37億元,文博會已經成為推動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平臺。
新興文化業態成文博新亮點
數據顯示,在本屆文博會參展項目中,“文化+金融”、“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創意”等新興文化業態項目占比達70%。其中,文化旅游館展示內容更加豐富,如華僑城文化旅游科技公司的文化智慧主題游樂項目,融合了互聯網、動漫游戲開發等科技手段的全新智慧旅游系統,為旅游注入全新的文化體驗。數據顯示,本屆文博會文化與旅游相結合產業成交額達230.48億元,占總成交額的9.91%,同比增長69.91%。
前瞻產業研究院文化產業分析報告指出,文化是旅游業的靈魂,也是未來旅游業持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近年來,旅游企業對文化的重視逐漸加碼,“文化+旅游”漸成趨勢。隨著國家對文化產業支持力度不斷加大,旅游業作為產業升級概念,具有良好的社會教育功能,也逐漸得到相關政策的支持。
文化旅游有著一業可興百業的特點,旅游對住宿業貢獻率超過90%,對文化娛樂業、餐飲業和商品零售業、民航和鐵路客運業貢獻率均很高;同時對國際商務、影視娛樂、會展博覽等現代服務業也有重要促進作用。因此,文化旅游業存在廣闊的發展空間。
影視新投資模式孵化成功
5月18日,天德文化產權交易所與國內11位資深影視制作人在第十屆文博會上簽署了影視版權戰略協議,這11位資深影視制作人的版權機構和相關影視作品將陸續在天德文化產權交易所的交易平臺發售。
此前,我國影視等文化產業資金來源主要以政府財政投資為主,社會投資較少,內源資金積累不足。近年來,我國已經有了相當數量的文化產業投資基金,但其仍處于起步階段,尤其是多數基金為政府主導,政府擁有資金供給者、政策支持者和監管者三個角色,文化產業基金未真正實現“社會化”。
而隨著各大文化產業交易所的設立與發展,我國文化產業投融資渠道逐漸拓展。此次天德文化產權交易所與眾位影視制作人簽署的影視版權戰略協議是我國第一個以影視版權為資產包的新投資模式,標志影視版權創新融資模式——“把影視當股票賣”孵化成功。
文化產業加快走向世界的步伐
《文化部“十二五”時期文化產業倍增計劃》,將文化產業的出口作為“十二五”期間的主要任務之一,這為文化產業發展海外市場奠定了基礎和提供了政策支持。經過前九屆的成功探索,文博會已經逐漸摸索出“以商帶展,以展促商”的國際化發展之路,促進中國文化產品與服務“走出去”的功能進一步增強。
本屆文博會進一步拓寬了海外招商渠道,強化了海外代理商的作用,組委會與中美商會、英國商會等16家境外機構達成了海外招商代理合作。據組委會統計,展會期間,共有來自95個國家和地區的17696名海外采購商參加文博會,創歷屆新高;文化產品出口交易額達到161.38億元,同比增長30.33%,占總成交額6.94%;第一至十屆文博會文化出口交易額累計超過1000億元。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