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主糧全部進口 農業產業化是解決之道
眾所周知,中國以世界百分之七的土地養活了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但在這背后,是我國的三大主糧全部依賴進口。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糧食進口經歷了先增長、后下降、再增長的階段,大體呈現“N”字型趨勢。中國糧食進口逼近紅線,不僅引發國內擔憂,也引發全球擔憂。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農業產業化與農產品加工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為60194萬噸,較上年增產1236萬噸,同比增長2.1%。
圖表1:2009-2013年中國糧食作物產量情況(單位:萬噸)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雖然2013年我國糧食生產實現了“十連增”,糧食產量超過6億噸,突破了歷史最高水平。同時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去年我國進口大豆6338萬噸,但是國內大豆產量僅有1200萬噸,對外依存度高達80%以上。進口大豆的數量在過去13年間翻了6倍。
2008年,《國家糧食安全中長期規劃綱要(2008~2020年)》再次確認糧食自給率要穩定在95%以上。而目前的糧食自給率已經跌到了87%,全部農產品的自給率差不多是70%左右,30%左右是需要通過國際市場來調節的。按此計算,2013年我國糧食的消費量接近7億噸。為了降低我國糧食的對外依存度,農業產業化的路線是必經之路。
近年來,中國農業產業化得到快速發展,產業化經營規模不斷擴大,在促進農業農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截至2013年底,全國各類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達到31.8萬個,帶動農戶1.20億戶,戶均年增收2573元左右。目前,中國農業產業化經營已進入創新提升階段,由數量擴張向質量提升轉變,由松散型利益聯結向緊密型利益聯結轉變,由單個龍頭企業帶動向龍頭企業集群帶動轉變。
圖表2:2000-2013年中國農業產業化發展規模變化(單位:萬個,萬戶,元)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農業產業化組織形式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目前,我國共有834家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龍頭企業主要采取“公司+基地”、“公司+合作社+基地”、“公司+合作社+農戶”三種運作模式,實現規模經營,從而推動了產業發展;2012年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呈現出總量增速放緩的態勢,從追求量進入了追求質的階段;我國首次家庭農場統計調查結果顯示:全國家庭農場達87.7萬個 平均經營規模超過200畝,家庭農產已初具規模。
2013年7月,中央財政下撥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經營貸款貼息項目資金25.79億元,項目建設范圍涉及北京、河北、內蒙古等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大連、寧波、青島3個計劃單列市。有了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各類農業產業化組織形式的快速發展,農業產業化正走在高速發展的路上。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