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間經濟結構轉型 助力生態修復行業快速發展
"十二五"期間,經濟結構轉型是重點,以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而換來GDP高速增長的時代一去不復返,這也正說明國家對環境保護的重視。對于未經污染的生態環境,可以采取預防措施,而對于那些已經遭受污染、破壞的生態環境,該如何治理它們?于是,生態修復也隨之應運而生。顧名思義,生態修復是指利用大自然的自我修復能力,在適當的人工措施輔助下,恢復生態系統原有的保持水土、調節小氣候、維護生物多樣性的生態功能和開發利用等經濟功能。
生態修復行業涵蓋道路邊坡生態修復、礦山生態修復、水利工程生態修復、沙漠化治理以及其他生態修復工程等領域。但隨著生態修復技術的發展以及人們生態環保意識的提高,近年來傳統園林綠化領域也呈現生態化的發展趨勢,所以部分地產景觀及市政園林項目也可以歸屬于生態修復領域。
圖表1:生態修復行業涵蓋領域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生態修復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就煤炭保證金和公路綠化投資而言,2013年市場規模約為493億元,隨著國家對環境保護投資額的加大,未來生態修復行業將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圖表2:2009-2013年生態修復行業投資規模變化情況(單位:億元)
注:生態修復主要對公路建設修復和煤炭開采領域進行分析,實際規模要比這個要大。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生態修復類企業的經營模式與大多數傳統園林綠化企業相似,行業內企業的主要經營模式一般是首先承攬生態環境建設工程項目,然后進行工程施工,工程施工過程中配以工程設計及苗木種植支持,實力較強的公司一般會配以研發支持,工程竣工后進行工程結算收款。行業的經營模式如下圖所示:
圖表3:生態修復行業經營模式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生態修復在我國還處于起步階段,我國各種生態修復市場即將步入快速發展時期。在生態修復領域,公路的大規模建設,礦山環境修復保證金制度的逐步完善,水利建設的展開等均為市場的快速增長提供保證。
目前行業處于零散階段,驅動集中的力量正在加強。相對于行業內企業較小的規模,生態修復業務的市場規模則顯得巨大,且呈現出較快的增長趨勢。這無疑提供了一個快速擴張的外部環境,未來生態修復行業的市場規模將會快速擴大。這不僅會歸還市民更多的綠色生態環境,而且粗放式的GDP模式也將被綠色GDP模式所取代。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