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辦發布加快應急產業發展的意見 應急產業將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2014年12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加快應急產業發展的意見》,主要是隨著我國應急產業快速興起并不斷發展,同時還存在產業體系不健全、市場需求培育不足、關鍵技術裝備發展緩慢等問題?;诖吮尘?,國辦頒發了此意見。
2013年,全國安全應急、應急裝備等領域專用產品和服務的產值達到近萬億元規模。在西方國家,緊急救援已成為繼金融、保險、電信后的第四大產業。而根據《意見》,至2020年應急產業體系將基本形成。可見,未來應急產業形勢樂觀,據《意見》,未來應急產業方向主要集中在監測預警、預防防護、處置救援、應急服務等領域。
其中,前期監測預警,重在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及社會安全領域的監測預警類產品研發和應用。
預防防護則涉及個人防護用品和公共安全的防護設備及設施等產品的研發、應用和制造。
處置救援,主要涉及信息傳遞、應急通信和指揮、應急性的醫療救治和后勤保障基本的應急處理救援,另外則涉及大規模的搶險救援,在礦難、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核泄漏、疫情疫病、反恐防爆等特殊性質的救援產品的生產和研發。
此外,則是應急服務業態。目前,突發事件爆發的頻率大大提高,對于應急的解決方案和處理措施也越來越專業,基本上都需要專業性的應急組織和應急人員,故事前預防和社會化救援方面,緊急醫療救援、交通救援、航空救援、網絡與信息安全等領域都需要更加專業化的服務業態。
而未來國家政策支持將從以下方面展開:
第一,科研方面的支持。包括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對應急產業相關工作的支持,以及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發展的支持。
第二,應急產業供需中的政府作為。一為政府購買應急服務,二為政府主導、企業建立應急產業儲備基地和并成立產業示范基地。
第三,涉及應急產業的參與主體。首先是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二是應急設備的制造企業和可提供應急儲備綜合信息平臺的企業,還有物流企業和保險企業業和跨國公司等。
第四五,財政及土地支持。財政部對應急產業財政稅收政策、投融資政策等5項政策給予支持,并鼓勵金融資本、民間資本及創業與私募股權投資投向應急產業,支持符合條件的應急產業企業采取發行股票、債券等多種方式,在海內外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國土資源部對應急產業發展重大項目建設用地,在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前提下予以支持。
根據此政策,再結合前瞻產業研究院《2014-2018年中國城市應急聯動系統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產略規劃分析報告》指出,應急產業發展也離不開應急指揮及信息平臺的支持。
據統計,政府在應急聯動系統建設領域的投資額已由2006年的12.5億元人民幣大幅增長到了2010年的30億元人民幣,2011年,政府在該領域的投資規模在35億元左右,未來幾年,我國政府在應急聯動系統的建設方面仍將保持20%-30%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進行投資,預計2017年將突破100億元。據統計,政府在應急聯動系統建設領域的投資額已由2006年的12.5億元人民幣大幅增長到了2010年的30億元人民幣,2011年,政府在該領域的投資規模在35億元左右,未來幾年,我國政府在應急聯動系統的建設方面仍將保持20%-30%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進行投資,預計2017年將突破100億元。
圖表1:2012-2017年城市應急聯動系統建設投資規模預測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目前,我國一些城市已經建成或正在建設自己的城市應急聯動系統。2002年5月,廣西南寧市建成了我國第一個城市應急聯動中心,開通了覆蓋整個南寧市轄區的我國第一套城市應急聯動系統。
近幾年我國各部根據自身的情況,也建設了一些應急聯動系統,比如:交通部海事局幾年前提出建設海洋船舶溢油監視和應急管理系統,并首先在煙臺海監局實施;國防科工委新建了國家核應急管理中心,大大提高了我國的核應急管理能力;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組建了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環境應急與事故調查中心,建設全國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事故應急管理系統。
目前,隨著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等新興技術的落地,對于國內應急產業的發展也將起到極大的技術推動作用。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