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環保政策和食品安全問題對生物農藥行業的發展影響
自《農藥工業“十二五”規劃》以及《生物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以來,指出到2015年,高效、安全、經濟和環境友好的農藥品種占總產量50%以上,高毒、高殘留品種的產量將由目前的5%下降至3%,生物農藥的比例有望進一步提高。故此生物農藥行業在十二五初期借了政策的暖風,銷售收入以年均增速47%(2011-2012年)的瘋漲。
自2014年以來,國家關于高毒農藥、農藥殘留的政策相繼出臺,著力推廣生物農藥,如2015年初《農業部關于打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其指出要實施農藥零增長活動,擴大低毒生物農藥補貼項目實施范圍,加速生物農藥、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推廣應用,逐步淘汰高毒農藥。
一方面國家政策加強對農藥應用范圍的調整和對土壤環境的治理,使得生物農藥在農藥應用中的比重增加;其次是大眾食品安全問題的意識的加強,環保力度的加強,使得食品安全也成為生物農藥應用增強的趨勢,預計十三五期間生物農藥行業又將迎來一波快速增長。
二、生物農藥行業發展現狀——行業規模小,研發推廣難
作為綠色低毒的生物農藥,雖說在中國已經陸續發展了近60年,但真正意義上的發展仍是在21世紀以來,尤其近幾年,但從生物農藥在農藥行業的市場規模來看,目前仍在9-11%左右浮動,占比仍然較低,市場上仍以化學農藥為主,而這也與生物農藥本身的特征相關。一方面是生物農藥企業規模小,農藥產品研發周期長,科研資金投入少;其次是生物農藥藥效見效慢,難以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并且部分農藥產品使用技術性強,施用較為復雜,等等因素也使得生物農藥在推廣應用中遇到了難題。
圖表:2008-2014年中國生物農藥行業銷售收入占農藥行業比重(單位:%)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5-2020年中國生物農藥行業供需狀況與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至2014年,我國生物農藥行業共有規模以上企業130家,行業資產規模大178.92億元,行業銷售收入為284.34億元,生物農藥行業的毛利率為17.80%。同時,江蘇省和山東省是我國生物農藥行業大省,二者市場規模合計占行業的60%以上,市場集中度非常高。
圖表2:2008-2014年中國生物農藥行業銷售收入及增長情況(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三、生物農藥行業發展對策——重視研發,示范帶推廣
綜合來看,雖然生物農藥行業是21世紀的朝陽產業和綠色產業,就目前市場規模來看,前瞻分析認為目前生物農藥行業仍然是“雷聲大雨點小”,行業的發展始終在研發和推廣方面存在問題,而生物農藥行業的破局與快速發展也正需要在這兩方面下足工夫。
(一)加快生物農藥研發步伐
在用好、用活國家鼓勵發展生物農藥的各項政策前提下,特別要推進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科研院所為支撐、市場為導向、技術為核心、產學研相結合的生物農藥科技創新體系。對企業自主研發的生物農藥給予必要的支持,降低企業研發和生產成本。
此外,這個過程中,要充分發揮中國農藥工業協會、中國農藥發展與應用協會等組織的作用,積極引導生物農藥產業健康發展。同時,鼓勵從事生物農藥生產的企業兼并重組、股份制改造,加快調整企業組織結構,推動骨干生物農藥企業向大規模、多品種、國際化方向發展,提高與國際企業集團的抗衡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二)以示范帶動推廣應用
加大生物農藥推廣力度,建立生物農藥示范區,助推產業發展。國家完全可以嘗試從經濟效益好的產業中先行先試,再逐漸向生態農業產業區推廣。相關職能部門、農技推廣部門等要采取各種方式廣泛宣傳,以提高農民對生物農藥在農業病蟲害防治中作用的認識,提高農民拒絕高毒農藥,自覺使用生物農藥的意愿,從而促進我國生物農藥提速發展。
隨著生物農藥技術、推廣等方面的交叉發展,生物農藥行業會越來越標準,越來越專業,生物農藥的前景十分光明。農藥行業要抓住機遇,力圖在生物產業上要“有所為”。
目前,農業部正在著手制定鼓勵生物農藥登記的政策,并在上海、山東等8省部分縣市啟動低毒和生物農藥補貼試點工作,探索不同的補貼方式和運行機制,為爭取更大規模補貼資金積累經驗,國家發改委、科技部也增加了對生物農藥研發、生產的專項支持力度。相信通過政府引導、社會推動和企業努力,我國生物農藥產業將會迎來發展的“春天”。
相關推薦 |
![]() 最新行業動態,解密市場盈利點,把握行業競爭主動權 詳細>> |
未來五年生物質能發電將會高速增長 |
我國生物制藥行業地位不斷提高 行業發展 |
生物質能發電的“燦爛前景” |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