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級診療 從根源上解決看病貴看病難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部署加快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形成科學有序就醫格局,提高人民健康水平,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通過推行分級診療制度,將大中型醫院承擔的一般門診、康復和護理等分流到基層醫療機構,形成“健康進家庭、小病在基層、大病到醫院、康復回基層”的新格局是醫改的一項重要任務。
構建分級診療服務體系,一方面可以合理配置醫療資源,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的問題,另外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醫療費用,緩解醫保支付負擔,解決老百姓看病貴的問題。
醫療資源得到合理配置
分級診療制度的內涵概括起來16個字,即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鶎邮自\就是堅持群眾自愿的原則,通過政策引導,鼓勵常見病、多發病患者首先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就診。雙向轉診通過完善轉診程序,重點暢通慢性期、恢復期患者向下轉診,逐步實現不同級別和類別醫療機構之間的有序轉診。急慢分治是通過完善亞急性、慢性病服務體系,將度過急性期患者從三級醫院轉出,落實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急慢病診療服務功能。上下聯動是在醫療機構之間建立分工協作機制,促進優質醫療資源縱向流動。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2015-2020年中國醫療機構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分析,截至2014年9月,我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達到90多萬家,占比超過90%,是我國醫療服務供給的主要力量。但是長期以來由于基層醫療服務的能力跟不上,導致大醫院人滿為患,老百姓看病難的問題日益突出。通過構建分級診療服務體系,大醫院由此可“減負”,沒有簡單病例的重復,可將主要精力放在疑難危重疾病方面,有利于醫學水平的進步?;鶎俞t療機構可獲得大量常見病、多發病人,大量的病例也有利于基層醫療機構水平的提高,從而更好的為人們的健康服務,步入良性循環。
圖表:2012-2014年中國醫療機構分布結構(單位:家,%)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降低醫療費用負擔
據前瞻分析,我國綜合醫院人均醫藥費用支出要高于整體醫院人均醫藥費用支出。以門診病人人均醫藥費為例,2007-2013年綜合醫院門診病人人均醫藥費要比整體醫院門診病人人均醫藥費要高出2%-10%。而相對于基層醫療機構費用支出,高出比例更是無法想象。
通過分級診療服務,一是對于常見病、多發病在基層醫療機構診治,醫療服務價格更低、起付線更低、報銷比例更高,可極大地降低患者醫療費用負擔;二是對于疑難病、復雜病通過大型公立醫院與基層聯動的預約掛號、預約床位及綠色轉診通道,可縮短在大醫院住院候床時間,節約患者時間和費用。
圖表:2007-2013年中國醫院門診病人人均醫藥費比較(單位: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相關推薦 |
![]() 最新行業動態,解密市場盈利點,把握行業競爭主動權 詳細>> |
我國康復醫療機構專業人員需求分析 |
911家首批基本醫療機構將實現互認互通 |
助推民營醫療機構健康發展 |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主要分析了中國醫療機構的發展背景;醫療機構改革的進展;醫療機構的運營情況;醫療機構的需求環境;醫療機構的競爭情況;醫療機構中綜合醫院、中醫院、各類專科醫...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