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老年人口超2億 我國主要養老模式分析
截至2014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經達到2.12億,占總人口的15.5%。據預測,本世紀中葉老年人口數量將達到峰值,超過4億,屆時每3人中就會有一個老年人。
根據聯合國定義,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超過10%,或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超過7%時,通常認為這個國家進入老齡化。全世界老年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只有中國。2億老年人口數幾乎相當于印尼的總人口數,已超過了巴西、俄羅斯、日本等人口大國的人口數。如果作為一個國家的總人口數,也能排世界第四位。
人口老齡化是個全球性問題,我國在2000年時,60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達到了7%,這標志著我國進入了老齡型社會。到2012年,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為14.3%,處于快速老齡化階段。然而,現階段,中國仍處在社會主義初期,仍屬于中等收入國家。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人口老齡化體現出其獨有的特征:未富先老、規模更大,速度更快,贍養負擔更重,二元結構明顯。中國面臨著人口老齡化危機特有的巨大挑戰。
養老問題成為我國民眾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對于現階段我國養老產業的幾種模式,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養老產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做出了總結。
一、傳統居家養老模式分析
居家養老服務涵蓋生活照料、家政服務、康復護理、醫療保健、精神慰藉等,以上門服務為主要形式。對身體狀況較好、生活基本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交通和陪伴、老年食堂、法律服務和提供就業機會等服務;對生活不能自理的高齡、獨居、失能等老年人提供家務勞動、家庭保健、輔具配置、送飯上門、無障礙改造、緊急呼叫和安全援助等服務。對居家養老的失能老年人給予專項補貼,鼓勵他們配置各種必需的康復輔具,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質量。
二、機構養老模式分析
機構養老服務以設施建設為重點,通過設施建設,實現其基本養老服務功能。養老服務設施建設重點包括老年養護機構和其他類型的養老機構。老年養護機構主要為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提供專門服務,重點實現以下功能:
圖表1:老年養護機構重點實現的功能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三、 社區養老模式分析
社區養老模式是居家養老服務的重要支撐,具有社區日間照料和居家養老支持兩類功能,主要面向家庭日間暫時無人或者無力照護的社區老年人提供服務。
圖表2:城市和農村社區養老各自發展特點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四、反向抵押貸款養老模式
在人口急劇老齡化、傳統養老資源弱化和社會養老體系不健全的背景下,借鑒國外的經驗,中國也開始了以反向抵押貸款為代表的以房養老的探索。迄今為止,以下兩起實踐引起了較大關注。
圖表3:國內引起較大關注的兩種反向抵押貸款模式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以上實踐,先后都因種種原因難產或被擱淺。從更大范圍看,盡管從2006年起,由于住房反向抵押貸款拓寬了老年“有房一族”的養老路徑,一直受到我國理論界和實踐部門的高度關注,但直至2011年9月全國政協的“大力發展我國養老事業”提案辦理會,金融保險機構仍沒有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反向抵押貸款養老產品,有關“以房養老”提案也因無相應法律保障而難以成立。這表明,反向抵押貸款這種在國外獲得成功的養老辦法在中國遭遇了“水土不服”的困局。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