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科技計劃涉LED四方面 LED產業鏈競爭格局分析
近日,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常務副秘書長阮軍表示,國家“十三五”科技計劃已經在啟動,目前與LED有關的主要涉及四個方面:
第一是關于高品質全光譜LED,從生產原材料到設備,一直到應用產業鏈,將是十三五關注的重點,包括博物館照明,光品質以及健康照明都是熱點。
第二是UV LED,主要體現在醫療健康、防偽鑒定等領域的應用。而且隨著技術的發展,新的應用技術出現會替代原有的技術和產品,UVLED有著廣闊的市場應用前景,如紫外線LED光療儀是目前很受歡迎的醫療器械。
第三是LED在農業、健康和醫療領域的應用,這里除了技術鏈條以外還會有很多示范工作。LED有望替代太陽和傳統電光源,將大幅拉動能源的有效利用。
最后是關于智慧照明和可見光通訊,智慧照明與智慧城市的融合將會更加緊密。可以預見的是,智能照明將于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密不可分,并且和健康與安全結合得越來越緊密。
除了上述的四個方面以外,在第三代半導體方面,圍繞在碳化硅、氮化鉀的材料的應用國家也在布局。
LED產業鏈主要分為上游外延片和芯片、中游封裝和下游產品應用。目前,中國LED產業鏈的競爭格局主要如下:
一、產業鏈上游競爭格局
中國LED產業鏈上游外延片與芯片制造專利被歐日美企業壟斷。外延片和芯片制作環節是專利競爭最激烈、資金投入最大、技術和設備要求最高的環節,制造專利幾乎被日亞、Cree、Lumileds、Osram、Gelcore、豐田合成等日本、歐美企業壟斷。
LED產業鏈中最為關鍵的外延片生產設備制造廠家主要有美國的Veeco、德國的Aixtron,以及日本的Nippon Sanso和Nissin Electric,日本企業只供應本國,不出口。封裝設備企業主要有ASM、大族激光等。
二、產業鏈中游競爭格局
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LED照明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指出:LED產業鏈中游封裝環節,臺韓企業技術進步明顯,銷量趕超歐美。臺灣和韓國擁有消費電子完整產業鏈,產業上下游相互配套,供銷穩定,具有背光市場的產業優勢,其LED封裝企業產量和營收均居世界前列,但他們與歐日美企業仍有技術差距。
三、產業鏈下游競爭格局
LED產業鏈下游應用環節,本土企業享有渠道與成本優勢。國外知名照明企業GE、Osram、Philips依然在LED照明設計專利、生產技術、產品品質上領先,但本土企業依靠國內政府補貼、招標等政策扶持以及勞動力成本、銷售渠道等優勢,與國際品牌共同分享市場份額。
圖表1:LED產業鏈各環節代表性企業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