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回顧 消費金融是熱點【組圖】
行業監管趨嚴,互聯網金融行業遭到重創
近年來,互聯網金融在扶持小微企業,彌補傳統金融不足,激活金融市場和金融產品創新等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從而得到了快速發展。但是,行業的飛速發展也帶來了一系列發展亂象,自2017年開始國家便拉開了整頓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序幕。
在這一系列的監管措施中,2017年12月1日頒布的《關于規范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141號文)和2018年4月初頒布的《關于加大通過互聯網開展資產治理業務整治力度及開展驗收工作的通知》(29號文)對行業的發展造成了沉重打擊。其中,141號文頒布以后,頭部互聯網金融機構率先響應政策要求,停止發放違規業務,大量借款人遭遇流動性危機,行業逾期率快速上升,一些尾部平臺面臨生存危機;此外,141號文迫使部分消費信貸類平臺進行轉型,而隨后的互聯網資管新規(29號文)又規定互聯網機構只擁有理財產品代銷資格,進一步阻斷了財富管理類平臺的盈利模式和空間。由此可見,在監管趨嚴的影響下,業內機構業務發展頻頻受挫,行業發展面臨困境。
受監管趨嚴的影響,互聯網金融行業2018年大發展急轉直下。以P2P業務為例,總體來看,2018年P2P的大標業務徹底喪失藏身之處,存量違規業務的壓降又加劇了借款企業的流動性緊張,導致P2P行業的暴雷事件接連發生,出借人加速出逃,流動性壓力下,平臺放貸能力下降,盈利能力下降,壓降成本、裁撤業務線成為常態,進入“如假包換”的寒冬。
具體來看,一方面,P2P行業出現了機構和待收余額雙雙大幅度下降的局面。截至2018年11月底,P2P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數量下降至1181家,已經連續有4個月沒有新平臺上線,累計停業及問題平臺達到5245家;P2P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合計待還本金總量為8111.94億元,代收余額則大幅下降。此外,盡管,P2P網貸平臺只有1100多家,但是約有三分之二左右的存量平臺銀行存管并未成功實現白名單銀行存管并全量上線,存量待收資產質量風險還沒有全面出清,少數頭部平臺仍然保持待收余額持續增長,行業危機還在加劇。
另一方面,根據《2018年互聯網理財指數報告》數據顯示,2018年互聯網理財指數下降到了563點,相比2017年的695點,降幅高達23.45%,而這減少的部分里有很大比重是P2P行業遇冷所導致的。
而除了P2P機構度日艱難以外,第三方支付機構的日子也不好過。備付金集中存管政策的實施直接消滅了支付機構的備付金利息收入,留下了近百億的盈利缺口,盈利結構轉型迫在眉睫。對于較大型機構來說,這些機構再也不能任性地“免費補貼”C端用戶而獲得用戶規模;而對于部分規模較小、盈利渠道單一的機構而言,則因收入來源被截將直接面臨生存問題。從第三方支付交易規模來看,2018年行業增速已經明顯下降,預示行業發展正面臨一定的發展阻礙。
值得一提的是,一方面,互聯網金融的存量風險還未釋放結束;另一方面,互聯網金融的風險點與風險源不斷以變異形式持續出現,如校園貸、現金貸、套路貸、ICO等,對社會的穩定、投資人的影響仍有極大的危害。因此,預計在2019年互聯網金融行業專項整治還將持續,短期內行業發展仍將處于陣痛階段。
互金公司股價集體跳水,消費金融成發展熱點
此外,從我國互聯網金融公司的股價來看,對比2018年11月30日和2017年12月31日兩個時點的收盤價,中國互金平臺股價跌幅在20-70%之間;而與此同時,美國可比上市公司的股價波動則在-10%和50%之間。可見,在美互金中概股的深跌,原因不在美國股市,而在中國國內行業層面的轉折與變化,而這主要是受國內監管政策趨嚴的影響。
然而,在近兩天互聯網金融發展漸入“寒冬”之際,卻仍有大量巨頭公司紛紛入局互聯網金融行業,他們主要將業務面準了互聯網消費金融領域。這些巨頭公司大體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互聯網流量巨頭,包括聚美優品、新浪、網易等,這些公司手握流量和客戶,一直想通過金融變現;另一類是包括小米、OPPO等在內的手機玩家,這些公司手握大量的手機用戶,具有植入金融的先天優勢,例如,可以在出售手機時直接幫用戶辦理分期等。
當然,這些公司大舉進入互聯網消費金融行業除了具有發展這一業務的先天優勢以外,也看準了消費金融巨大的發展空間。從中美對比來看,目前美國的消費金融占GDP的比重為19.7%,而我國這一比例僅為6%,可見我國未來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未來隨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嘗試和使用消費金融服務,尤其是90后、00后消費人群的崛起,將為消費金融發展帶來巨大空間。因此,消費金融有望成為互聯網金融企業未來轉型的重要方向。
以上數據及分析均來自于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將幫助互聯網企業、學術科研單位、金融機構、投資企業準確了解互聯網金融行業最新發展動向,及早發現互聯網金融行業市場的空白點,機會點,增長點和盈利點……,前...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