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國港口建設行業發展現狀和市場前景分析 港口信息化飛速發展【組圖】
行業現狀一:市場籌措的數額占港口建設投資總額的90%以上
我國的港口建設資金主要來源于國家下撥資金、交通部專項資金、銀行貸款、地方自籌、企事業單位自籌、外資引進、利用合資,它們在港口建設投資總額中所占比重如下圖所示。我們可以發現,國家投資和交通部專項資金合計僅占總投資的8%,其余通過市場籌措的數額占了大于90%的比重。其中,銀行貸款、地方自籌及企事業單位自籌是最主要的三種融資方式,所占比例達80%。
行業現狀二:我國港口信息化飛速發展
在我國,隨著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信息化建設已深入到國民經濟的每個行業中,在此背景下,我國港口信息化也飛速發展。近年來,我國港口面臨的國內外競爭形勢日益嚴峻,為了增強各自的競爭力,保持自己的發展優勢,增強對腹地的輻射能力,搶占區域性航運中心位置,各個港口都在積極進行港口信息化建設,以提升港口的服務功能,增強港口的綜合競爭力。
在我國港口信息化的技術包括:電子數據交換(EDI)、港口生產指揮調度視頻系統、電子口岸、集裝箱碼頭管理信息系統等,以下是上海港、天津港、青島港、寧波港港口信息化技術應用現狀:
目前,上海港把現代化信息技術應用于集裝箱生產系統;天津港正式投入運行“TCT集裝箱碼頭生產過程控制、可視化管理系統”;青島港的數字化港口建設被港口工人稱之為“鼠標革了鐵锨的命”。
行業現狀三:沿海港口建設投資連續負增長
近幾年,港口吞吐能力適應性保持在適度超前狀態,一度觸及超前水平,供求關系和新港區開發使競爭加劇,經營效益受到一定影響,部分碼頭公司債務問題開始顯現,市場調節作用也發揮作用,建設投資連續6年負增長,供求關系趨向改善,資源整合不斷推進。
沿海港口建設投資規模自2012年開始連續6個年度負增長,投資規模由2012年的1004.14億元下降至2018年的563億元。預計2019年我國沿海港口建設投資規模為592億元。
行業市場前景一:“十三五”我國港口吞吐量增長率為9.5%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將保持中高速增長,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十三五”時期經濟年平均增長保持在6.5%以上。
根據GDP與港口吞吐量的關系,在GDP增長率基礎上增加3個百分點即為港口貨物吞吐量的理論增長率,“十三五”我國港口吞吐量增長率為9.5%。
行業市場前景二:到2020年沿海港口萬噸級及以上泊位數將達2527個
《“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提出到2020年沿海港口萬噸級及以上泊位數將達2527個,五年增長率達14.50%,“十三五”期間,中國碼頭港口行業將迎來新一輪的增長態勢。
更多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港口建設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報告主要分析了港口建設行業的背景;國際港口建設行業的市場需求;港口工程設計市場競爭情況;中國區域港口建設需求;港口建設行業的競爭企業經營;港口建行業投融資;同...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