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材價格回落有望提振中藥行業
自國家發改委6月份開始查處整頓中藥材市場及價格及各種游資聞風撤退以來,中藥材價格指數已從歷史最高點2011年7月25日的2905點跌到11月5日的2225點,在短短三個多月的時間內,已下滑了將近31%。而我國官方發布的由1275種代表品種價格編制而成的成都中藥材指數顯示,中藥材價格已由2011年6月最高時的130.77點下降至2011年10月30日的110.86點,降幅為18%。
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成都中藥材價格指數
資料來源:前瞻資訊產業研究院《2011-2015年中國中藥行業市場調研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中藥企業的生產成本可分為材料成本、人力成本、動力成本和制造費用四個主要部分。對于一般的中成藥生產企業而言,在各項生產成本中,中藥材原材料成本占比最高,個別企業高達60%。中藥材價格自2009起至今啟動了一波價格急漲急跌行情,據中藥材天地網以200種常用中藥材價格編制的綜合指數顯示,該指數2009年6月從1000點左右的點位一舉突破了2011年7月的2900點,整體上漲幅度已接近兩倍。
前瞻產業研究院中藥行業研究員向君指出,在此輪中藥材暴漲行情中,大多數中藥生產企業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生產成本上漲壓力。而且,由于目前中藥價格管制等因素,中藥企業也不可能迅速將成本上升壓力成功地轉嫁給患者或消費者,導致毛利率迅速降低。數據顯示,目前中成藥生產企業毛利率已降至31.6%,為五年來的最低點。
而隨著中藥材價格的下跌,中成藥生產企業的盈利拐點來臨。向君認為,預計未來在國家調控中藥材價格以及流通性收緊的背景下,中藥材價格繼續回落的可能性較大。隨著中藥材價格的下降,中成藥生產企業的毛利率將得到提升,盈利能力將逐步增強。
而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國中藥行業正面臨著更為廣闊的市場前景。我國是中藥傳統國家,中藥的療效和多方面功能是通過數千年實踐所證明了的。中藥以其在預防、治療和保健方面的獨特優勢,在當前社會條件下釋放出較大的需求。
前瞻產業研究院的《2011-2015年中國中藥行業市場調研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顯示,近年我國中藥行業成長趨勢明顯,銷售收入從2001年的613億元迅速增長到2010年的2768.2億元,平均復合增長率在15%以上。我國正在進行的醫療體制改革和國家對中醫藥產業的扶持政策,為中藥行業發展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2001-2010年我國中藥行業銷售規模統計(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前瞻資訊產業研究院《2011-2015年中國中藥行業市場調研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此外,國際日趨盛行的綠色回歸理念也為以天然動植物為原料的中藥提供了走向國際舞臺的契機,2005-2010年中藥外貿出口年均復合增長率保持15%以上。向君預計,受上述新增長引擎的驅動,未來3-5年內中藥行業有望保持25%左右的增速發展,行業內領先中藥企業亦將有望充分分享行業快速增長所帶來的收益。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