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利好助推生物質發電產業
風力發電機組源是太陽能以光化學作用形成化學能儲存于生物質中的能量形式,它直接或間接地來源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資源,是太陽能的一種表現形式。
我國是農業大國,可以提供大量生物質能資源。與傳統化石燃料相比,生物質能屬于清潔燃料,燃燒后二氧化碳排放屬于自然界的碳循環,不形成污染。
生物質發電產業前景廣闊
我國生物質能資源非常豐富,生物質發電產業前景廣闊。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2011-2015中國生物質能發電產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顯示,我國農作物播種面積有18億畝,農業資源豐富,每年農作物秸稈產量約為7億噸,相當于3.5億噸標準煤。此外,農產品加工廢棄物包括稻殼、玉米芯、花生殼、甘蔗渣和棉籽殼等,也是重要的生物質資源。另一方面,中國現有森林面積1.95億公頃,森林覆蓋率達20.36%,具有各類林木質資源量200億噸以上,每年通過正常的灌木平茬復種、森林撫育間伐、果樹綠籬修剪以及收集森林采伐、造材、加工剩余物等,可獲得生物質8億至10億噸。今后隨著造林面積的擴大和森林覆蓋率的提高,生物質資源量將會不斷擴大。
同時,發展生物質發電,實施煤炭替代,可顯著減少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排放,產生巨大的環境效益。與傳統化石燃料相比,生物質能屬于清潔燃料,燃燒后二氧化碳排放屬于自然界的碳循環,不形成污染。據測算,運營1臺2.5萬kW的生物質發電機組,與同類型火電機組相比,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0萬t/a。美國能源部預測,到2025年之前,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質能發電將占據主導地位。未來,利用生物質再生能源發電已經成為解決能源短缺的重要途徑之一。
我國生物質發電產業現狀
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監測中心的監測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生物質發電裝機從2006年的140萬千瓦增長到550萬千瓦,年均增速40.8%。
2006-2010年中國生物質能發電總裝機規模(單位:萬千瓦,%)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生物質能發電產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前瞻產業研究院電力行業研究員賀重陽認為,從全國范圍來看,目前我國生物質發電及生物質燃料相關產業目前仍處在政策引導扶持期。從2009年的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的頒布到2010年產業扶持政策的不斷出臺,規范和扶持行業有序加速發展的產業政策力度逐漸加大。
賀重陽指出,目前困擾我國生物質發電的主要問題是高企的成本,生物質能發電單位造價大,與常規火電比較,生物質燃料的特點決定了其單位千瓦投資大。據了解,目前單位千瓦造價均在1萬元以上,首個建成投產的國家級示范項目——國能單縣項目單位千瓦造價高達1.3萬元。
此外燃料成本也較高。生物質發電的燃耗較高,每度電需要消耗生物質1.1-1.5千克,甚至更高。按照每噸燃料成本250-300元計算,每度電的燃料成本就高達0.4元,占據了上網電價的絕大部分。并且,目前生物質電廠普遍面臨燃料短缺的問題,以“山東京能”生物質發電項目為例,在進行項目可行性研究時,測算的當地棉花秸稈產量可達25萬噸,但實際上收購到的棉花秸稈數量只有5萬噸左右,無法滿足生產需要。生物質燃料的供不應求,更加促使燃料價格上漲,增加了生物質電廠的生產成本。另一方面,生物質電廠的重復性建設也加劇了生物質燃料的的爭奪,導致燃料短缺。
政策助推產業發展
2010年7月18日,國家發改委發布了《關于完善農林生物質發電價格政策的通知》,出臺了全國統一的農林生物質發電標桿上網電價標準(0.75元/千瓦時)。新政策提高了上網電價,為生物質電廠發展清除了障礙。
2010年8月10日,國家發改委下發《關于生物質發電項目建設管理的通知》,這意味著影響生物質發電廠產業發展的另一個核心問題——重復建設、爭奪燃料等問題,從政策上有了明確指引。
進入2011年,頭頂綠色光環的生物質能繼續獲政策力挺。
2011年11月初,財政部下發《關于開展第一批綠色低碳重點小城鎮試點示范工作的通知》并配有《推廣應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專項實施方案》,同時《全國林業生物質能源發展規劃》已經通過專家評審,再為生物質能發展添磚加瓦。
另外據悉,《可再生能源“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有關生物質能源部分規劃內容已初步定稿,《規劃》提出的“十二五”期間生物質能源發展目標是:到2015年底,生物質發電裝機將達1300萬千瓦,到2020年將達3000萬千瓦,在2010年底550萬千瓦的基礎上分別增長1.36倍和4.45倍。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