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旅游成旅游業新寵
隨著旅游業的不斷發展,旅游業已經從單純的觀光游覽性旅游向休憩、娛樂、文體運動方向轉變,也開始不斷地與相關產業進行融合滲透。隨著我國老齡化時代的到來,同時越來越多的城市白領面臨職業病及亞健康的困擾,以健康為動機的旅游形式成為旅游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醫療旅游(Medical Tourism),即醫療業與旅游業的融合,作為一種新的健康旅游形式順應了這種潮流。
目前,國際醫療旅游業的發展已經初具規模,很多國家成為國際醫療旅游的主要目的地,如泰國、印度、新加坡、韓國、中國、約旦、伊朗、沙特阿拉伯、馬來西亞、迪拜、黎巴嫩等亞洲國家及瑞士、德國、匈牙利、立陶宛、拉脫維亞等歐洲國家,此外還有拉美的阿根廷、巴西、哥斯達黎加、古巴,以及非洲的南非等國。疾病治療類醫療旅游作為旅游利基市場的一種,近年來全球產值不斷增加。在2004年,全球醫療旅游業產值僅為400億美元,到2010年約為850億美元,預計2012年有望沖高至1000億美元。
2004-2012年疾病治療類醫療旅游產值預測(單位:億美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2011-2015中國醫療旅游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健康養生游成旅游新動機
2011年1月,日本對外國人發放“醫療簽證”,鼓勵外國人赴日進行治療和體檢,其目的就是為了吸引亞洲富裕階層來日進行治療和體檢。前不久,日本觀光廳還前往北京推廣“赴日醫療觀光”旅游項目。
除了亞洲,歐洲旅游目的地也紛紛以“健康旅游”作為未來旅游業的發展重點,不過與亞洲不同,它們針對中國游客推出的項目以美容和療養為主。如德國也在2011年將健康旅游作為推廣重點。
數據顯示,人們對于健身保養的興趣與日俱增,自費開展的保健項目也不斷增加。這也影響到度假地的選擇:在度假休閑的同時強身美體、積極投入健身訓練已經成為新的旅游動機。
德國國家旅游局的研究顯示,15%前來德國的國外游客想特別從事一些對健康有益、修身美體方面的活動。所謂“第二健康市場”的業績在近些年里增長了6%,并且當前擁有400億至600億歐元的市場潛力。另據2010世界旅游監測結果顯示,健康旅游者在德國人均花費124歐元/每夜,明顯超過普通度假者平均水平。
發展醫療旅游 推動中醫走出國門
2009年10月第二屆中醫藥國際發展論壇上,與會的中外專家紛紛表示可借鑒孔子學院的辦學模式,開展培養外籍中醫醫師,建立一批符合西方文化和民俗習慣的中醫診所,還可借著當前正在時興的醫療旅游熱,構建集治療、養生、休閑和旅游于一體的基地,滿足中外游客及肯定中醫療效的中外病患在休閑舒適的氛圍里感受中醫文化、接受中醫救治,將中醫推向世界。
隨著全球對另類治療方法的興趣上升,中國可能對其獨門的傳統中醫療法進行充分利用。中國壟斷傳統中醫市場,所以在融合東西方醫學形成某種相當獨特的治療方法方面,中國處在非常有利的地位。
前瞻產業研究院醫療旅游行業研究員魏逢認為,國家衛生系統與旅游系統之間須盡快建立協調機制,在國家旅游局中設國際醫療旅游司,在衛生部中設立國際醫療旅游研究中心,在中國醫院協會中設國際醫療旅游專業委員會。兩大系統內部協調機制建立的基礎上,從政府、學術、產業三個維度,將醫療旅游提高到戰略的層面進行研討。
目前我們醫療旅游市場秩序還較為混亂,加強法律、政策的制定顯得尤為緊迫。政府要在醫療旅游從業人員的執業資格、旅游點服務標準、收費標準等方面從嚴把關,通過制定法律、政策等形式規范醫療旅游市場。
在具體實踐方面,筆者建議可先行在全國開展試點。北京、上海、廣州、海南等有條件的省(直轄市)衛生廳(局)和大型醫療機構,可將醫療旅游作為工作的創新點,尤其是在醫療旅游機構評級、醫療效果評定等方面進行試點,并在試點的基礎上加以推廣。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