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莫讓“美容業”變成“毀容業”
世界銀行的發展報告指出,當一個國家的人均收入超過2000美元,即進入中等發達的小康社會后,對醫療整形美容行業的需求會增加10%左右。2010年,我國美容產業總產值已突破4000億元,并以平均每年15%的速度遞增,預計未來5年還將翻一番。
美容產業作為近年來興起的新興產業,目前我國醫療整形美容手術例數每年以100%左右的速度增長,已成為繼房地產、汽車、旅游和電子通訊之后的又一大消費熱點,但與此同時,美容行業也成為被消費者投訴最多的行業之一。
“外貌協會”催生美容大產業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隨著社會經濟和現代醫學的快速發展,借助醫學的力量改造美女已經得到普遍地接受,并在韓、美、日本等國家風靡起來,整形美容、美容美體等醫學美容機構及美發等生活美容機構門庭若市,形成一門“錢景廣闊”的新興產業。
在韓國,整容手術較普遍也被廣泛接受,有半數女性做過整容手術,整形美容已經成為全民愛美運動,也是韓國的一張名片和新興支柱產業,并且帶動了韓國醫療旅游業的發展,韓國的整形美容業一年的產值有600多億美元,已經占到GDP的4%。
近年來,針對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到韓國進行整形美容,韓國的整形美容機構已紛紛在中國建立事業部,提供從簽證到手術到食宿、陪護、旅游、美容等一條龍服務。據了解,在世界聞名的韓國整形美容一條街——狎鷗亭這個地方,中國的客戶已經占到手術量的30%,僅JK整形美容醫院里就有一半手術者來自中國,每年約有十幾億人民幣因此流入韓國。
自從1997年以來,美國整形美容治療數量增長了155%以上,其中美容手術增長了71%以上,非手術美容治療數量增長了228%。2009-2010年,美容手術總數增長了約9%,即超過160萬的美容外科手術。僅2010年,美國居民用于整形美容的花費支出將近107億美元,其中62%為外科手術,而這些費用數據僅僅是付給醫師的酬金,并不包括治療設備使用費、麻醉費、醫學檢驗費、處方費等相關雜費。
隨著我國經濟和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長,居民消費結構的變遷直接促進了美容經濟的興起,國民健康意識和生活質量意識的提升更成為美容經濟興起的重要誘因。美容美發行業已由單一的理發和簡單的護膚服務演變成涉及美容、美發,化妝品、美容機械、美容教育、美容媒體、美容會展和美容營銷等多方面的朝陽產業。
2005-2015年我國整容人口數量及預測(單位:萬人)
資料來源:前瞻資訊產業研究院《2012-2015年中國美容機構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2010年,我國的整形手術數量約340多萬例,其中外科手術類180萬例,非外科手術160萬例。到2011年,美容整形人數達到460萬人以上。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快速推進,我國城鎮居民對美容行業的消費需求將快速釋放,美容行業的發展前景將十分廣闊。
據前瞻資訊產業研究院數據監測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末,我國醫療整形行業產值達到25億元,并以20%的速度增長,大大小小醫療整形機構達到5萬多家;美容美發行業產值達到7000億元,并以30%的速度增長發展,美容美發機構達到183萬多家。
隨著時代的發展,愛美不再只屬于女性,越來越多的男性加入美容大軍,接受脂肪抽吸、鼻部整形、眼瞼手術、耳朵整形等美容服務,美容業的市場需求快速增長。自1997年以來,男性接受美容手術的數量增長超過88%。據統計,2010年,美國男性共接受75萬次美容手術,占總數的8%。
莫讓“美容業”變成“毀容業”
據中國消費者協會統計,美容行業連續多年成為消費者投訴的“釘子戶”,中國整容整形業興起的近10年中,平均每年因美容整形毀容毀形的投訴近20000起。
前瞻資訊產業研究院美容行業研究員向君指出,當前,我國醫療整形美容行業資源分布不均,美容機構良莠不齊,衛生部門對醫療整形美容行業發展的支持力度不大,特別是監管工作不到位,這是造成醫療整形美容行業混亂、醫療事故頻發原因。
龐大的市場需要更多的監管,尤其是醫療整形美容。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指出,美容產業在中國是朝陽產業,也是幼稚產業,在產業發展的起飛階段,政府給予必要的政策扶持至關重要。然而,當前國家對運用什么手段鼓勵社會興辦美容業和引導、擴大美容消費,目前尚無明確的政策可循。
在美容行業發達的日本,美容業已經成為一個規范、系統的產業,除了形成系統化的美容教育,日本對美容從業人員的管理及對行業的監管非常規范。在日本,對于剛畢業的美容學生,無論技術多好也不能立即上崗,而是要在美容沙龍里實習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大概要3-5年。
韓國整形美容業商業化動作雖然也只有20余年的發展史,但其從業工程師整體技術水平較高,且比較齊整,韓國整形美容師的培訓比較完全和嚴格,必須符合6年的醫科專業學習加1年的網絡技術培訓再加上4年的專業技能學習,期間需通過5次重要考核,培養年限一般在12-14年左右。
目前,我國有5萬多家各種規模的美容機構,但95%以上都屬于小微型機構,從業人員業務水平參差不齊,服務意識和品牌意識淡薄,內部管理混亂,缺乏統一的收費標準和監管制度,行業間惡意競爭激烈,相互詆毀、攻擊,肆意制造虛假廣告,缺乏長遠的發展規劃,這些都成為我國美容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阻礙因素。
在美容業發達的國家,美容機構大多以連鎖經營為主,其比例達到45%-50%,但目前,在我國數萬家美容院中,連鎖店只占7%。從經營項目方面看,傳統醫學美容機構單一的服務已越來越無法滿足市場需求,醫學美容與生活美容綜合經營,并通過連鎖加盟的形式搶占市場、塑造品牌,這也將成為我國美容產業未來發展的趨勢。
隨著國內居民對美容行業需求的日益擴大,行業的市場競爭也日趨激烈,美容行業標準化、專業化將是必然的趨勢,同時,客戶的需求也將趨于個性化和多樣化,美容美發消費將趨向以自我形象設計為中心,包括保健、美體、發型、美容護膚全方位的服務,并追求高品質、細致到位的服務及休閑娛樂的消費環境,這將給我國美容行業帶來挑戰。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