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好文化產業這盤棋 打造綠色支柱產業
文化也是生產力。2010年,好萊塢3D巨制《阿凡達》全球總票房超過20億美元,僅在中國內地票房收入就超過2億美元。
文化產業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已經被國際學界公認為朝陽產業,在許多發達國家已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隨著新經濟時代的到來,發展文化產業已經成為提高國家和城市競爭力的主要路徑。在我國,發展文化產業已經被提升至國家戰略的高度。
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文化產業包括文化產品、文化傳播服務、文化休閑娛樂活動或與之有直接關聯的用品、設備的生產和銷售活動以及相關文化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活動。文化產業的核心包括新聞服務、出版發行和版權服務、廣播電視電影服務、文化藝術服務等四個行業以及網絡文化服務、文化休閑娛樂服務、其他文化服務等。
文化產業發展主要依靠精神成果和智力投入,而不以消耗物資形態的資源為主,因而具有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小的鮮明特征,屬于典型的綠色經濟、低碳產業,目前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方式。
從國際來看,美、英、日、韓等國文化產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都超過了15%,成為本國經濟的支柱性產業。
以文化產業高度發達的美國為例。文化產業是美國最具國際競爭力的重要產業之一,據統計,美國非營利性文化藝術產業每年直接或間接拉動的經濟效益為369億美元,提供130萬個就業機會。目前,美國的音像產品占據了全球40%以上的份額,電影出口額占世界電影市場80%。1996年,其文化產品(電影、音樂、電視節目、圖書雜志和計算機軟件)的出口首次超過汽車、農業、航空和軍火等傳統行業,位居所有出口產品之首。此外,美國控制了世界75%的電視節目和60%以上廣播節目的生產和制作。
在英國,2011年文化產業年產值已經超過600億英鎊,相當于該國汽車工業總產值,發展速度是GDP增速的兩倍。
從國內來看,2011年,北京、上海、廣東、湖南、云南、湖北等省市文化產業增加值占當地經濟比重均已接近或超過5%,成為名副其實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從全國來看,近年來,我國文化產業年均增速超過10%,增加值年均增長16.6%,高于同期國內生產總值增速。
近年來,我國文化產業蓬勃發展,動漫游戲、數字音樂、數字電影、網絡視頻、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數字出版、網絡出版、手機出版等行業迅速崛起,呈現出勃勃生機。
2011年,我國文化產業繼續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各領域取得較好的成績:全年共生產各類電影791部,全國電影總票房達131.15億元,同比增長28.93%,創歷史新高;第七屆深圳文博會總成交額達1245.49億元,同比增加156.93億元,增長14.42%;第二十一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訂貨碼洋達53.5億元,訂貨數量3.17億冊,主會場參展人數達15萬人次……
另據前瞻資訊產業研究院數據監測中心的數據顯示,2011年1-11月,我國累計進出口文化產品182.2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4%。其中,出口171.4億美元,增長25.2%
隨著我國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一批具有較強實力、競爭力、影響力和自主創新能力的大型文化企業和企業集團脫穎而出,一批擁有民族特色、自主知識產權和原創性的知名文化品牌應運而生,呈現出良好的態勢。
據前瞻資訊產業研究院《2012-2015年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基地建設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11年11月,我國文化產業法人單位達到50.8萬個,行業資產總計達到31224億元;目前,我國已有11家文化企業在A股市場上市,另有5家成功登陸美國資本市場;全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111只,總體資金規模超過1330億元。
文化產業發展迎來黃金十年
文化產業作為具有先導性、戰略性和支柱性的新興朝陽產業,是我國大力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
我國高度重視文化產業的發展,黨中央、國務院多次下發文件強調要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要大力發展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等文化事業,積極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2012年2月15日,《國家“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指出,“十二五期間”將大力發展和壯大出版發行、影視制作、印刷、廣告、演藝、娛樂、會展等傳統文化產業,加快發展文化創意、數字出版、移動多媒體、動漫游戲等新興文化產業,規范發展文化產業園區。
《綱要》提出,未來五年內我國文化產業占GDP的比重將由目前的2.5%上升至5%以上,文化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將會不斷強化,產業規模將繼續擴大。據了解,目前美國和日本的文化產業在該國GDP中的比重分別約為20%和18%。
2012年2月28日,文化部發布《“十二五”時期文化產業倍增計劃》,提出打造政策支撐、公共服務、投資融資、貿易合作、人才培養五大服務平臺,文化產業增加值年增長高于20%,2015年比2010年至少翻一番,實現倍增。
《計劃》強調,將積極培育骨干文化企業,建設10家左右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培育100個特色文化產業集群和300家品牌文化企業,同時鼓勵和支持扶持中小文化企業發展,特別是加大對中小文化企業的融資支持,推動文化產業與旅游、體育、信息、物流、建筑等產業的融合發展。目前,由中國五大銀行提供的文化產業貸款余額超過2300億元人民幣,上市公司在資本市場直接融資超過300億元。
前瞻資訊產業研究院文化產業研究員羅娟預計,未來我國文化產業將在政策扶持和居民消費升級的雙重驅動下繼續保持快速發展,電影、動漫等行業有望保持30%以上的增長。
羅娟指出,在文化產業不斷受到重視、產業進程不斷推進的趨勢下,經濟結構調整、精神文化需求釋放以及國家提升文化實力戰略,我國文化產業將迎來飛速發展的黃金十年。
文化產業是具有巨大潛力的朝陽產業,是新的經濟增長點。隨著人們收入的提高,人們對精神文化產品和服務的需求也越來越大,我國文化產業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但同時也應該看到,目前我國文化產業發展水平還不高,、存在活力和創造力還不強、區域布局不盡合理、政策體系還不完善等方面的不足,與國民支柱性產業的整體差距仍然較大。
我國擁有悠久燦爛的文化資源,也擁有龐大的市場需求,大力發展文化產業,促進文化事業大發展、大繁榮,既是推動我國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由之路。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