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價高企 肉制品加工業利潤受壓
4月9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稱,我國3月份CPI同比上漲3.6%,漲幅比2月反彈0.4個百分點。其中,糧食、肉禽及其制品、鮮菜、油脂和水產品價格均呈上漲趨勢,僅有鮮果和蛋類價格有所下滑。蔬菜價格漲幅達20.5%,農產品已成CPI主要推手。
豬肉價格占CPI的比重約為3%,一直被認為是CPI高企的幕后元兇。3月份,豬肉價格同比上升11.3%,但環比下降4.8%,肉禽及其制品價格環比下降2.5%。
新華社全國農副產品和農資價格行情系統監測顯示,從1月26日開始,全國豬肉價格持續下降,現已超過兩個多月,其中超過五成省區市豬肉價格降幅在15%以上。此外,商務部的數據也顯示,截至4月1日,全國豬肉價格已連續九周回落,比1月下旬下降11.5%
豬肉價格出現松動,但CPI依然高企;豬肉價格仍在高位運行,肉制品加工業難言樂觀。
行業穩步發展
近年來,我國肉制品加工行業連續遭遇畜禽價格劇烈波動、各種嚴重自然災害、動物疫病危害及世界金融危機等不利因素的影響,但受益于我國龐大的內在市場需求和日趨完善的畜牧業,我國肉制品加工行業仍然取得了穩步的發展。
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1年肉制品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數量有1321家;實現銷售收入3525.45億元,同比增長32.44%;實現利潤189.16億元,同比增長25.43%;資產規模達到1636.35億元。
從行業來看,2011年,雙匯、金鑼、雨潤及諸城外貿等四家肉制品加工企業銷售收入均超過100億元,全行業共有9家企業當年銷售額超過30億元,超過20億元的企業有13家,我國肉制品加工行業企業規模顯著擴大。
目前,我國以雙匯、金鑼、雨潤、德利斯等為代表的肉類加工企業,其技術裝備、生產規模以及經營管理方式等均已達到世界先進或較為先進的水平。如雙匯集團、雨潤、金鑼、德利斯集團的屠宰技術都已達到目前最先進水平。此外,我國肉制品加工行業還涌現出雙匯、雨潤等全國性品牌、廣東雙匯等區域性品牌及大量地方性品牌,形成良好的市場競爭狀況。
隨著我國肉制品加工業的發展,產品除供應國內需求,還實現了對外出口創匯。
據中國海關的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肉制品加工行業進出口總量為123.74萬噸,同比增長21.20%,進出口總額39.60億美元,同比增長33.64%。其中出口55.15萬噸,同比增長12.41%,出口額為30.56億美元,同比增長29.82%;進口68.60萬噸,同比增長29.32%,進口額為9.04億美元,同比增長48.41%。2011年,我國肉制品加工行業實現貿易順差21.52億美元。
隨著近年來肉制品加工行業上游原材料價格的持續上漲,給該行業發展帶來一定的影響,同時,也促進了該行業的產業結構調整和市場份額的變化。
我國肉制品加工主要以豬肉類產品為主,商品雞、羊、牛、鴨等禽畜為輔。在過去的幾年,我國豬肉產量呈下降趨勢,而其他肉類產品則出現小幅增長。
2011年我國肉類總產量達到7950萬噸,比上年增長了0.4%。其中,豬肉產量5053萬噸,下降0.4%;牛肉產量648萬噸,下降0.9%;羊肉產量393萬噸,下降1.4%。禽蛋產量2811萬噸,增長1.8%。牛奶產量3656萬噸,增長2.2%。
預計到2015年,我國肉類總產量將達到8600萬噸,人均占有量61公斤;禽蛋總產量達到3000萬噸,人均占有量21.4公斤。在穩步發展豬肉產品的同時,重點發展牛羊肉、禽肉生產,其中豬肉產量將達到5246萬噸、禽肉1978萬噸、牛肉774萬噸、羊肉430萬噸。
從產品結構看,近年來我國肉制品加工行業的產業結構逐步改善。2010年肉制品總產量達到1200萬噸,比上年增長了7.1%;肉制品產量在肉類總產量中所占比重達到15.1%,超過“十一五”規劃的預定目標。根據《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和《產業結構指導目錄(2011)》,預計,到2015年,深加工肉制品和包裝肉占全國肉類總產量達到17.5%,中低溫肉制品(冷鏈)占比達到10%左右。按2015年全國屠宰量30000萬頭(110kg)計算,肉制品消費量復合增長率為18.2%,其中中低溫肉制品增速要高于高溫。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監測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肉制品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數量有1321家,其中大型企業有7家,占比為1.29%,比2009年的0.74%增加了0.55個百分點;中型企業有154家,占比為11.66%,比2009年的8.09%增加了8.57個百分點。
隨著大、中型企業數量的增加,一些無競爭優勢的小型企業被兼并或轉產,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目前生豬屠宰及肉制品加工行業的主要競爭格局是是三大巨頭加二線品牌,雙匯、雨潤、金鑼等一線品牌占據了較大的市場份額,而美好、唐人神、得利斯為二線品牌,快速由區域向全國性品牌挺進,而一些地方性弱勢品牌屬于第一陣營主要的兼并收購對象。金融危機進一步擠壓了弱勢品牌企業的生存空間,給優勢企業提供了投資、并購的良好機遇。
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肉制品加工行業規模以上企業銷售收入總額達到3525.45億元,比上年增長32.44%;利潤總額達到189.16億元,比上年增長25.43%。我國肉制品加工行業效益顯著提高,得益于我國肉制品加工技術與裝備的快速發展。
近年來,通過實施國家重點支撐項目及高科技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肉類工業在屠宰加工技術與裝備、肉類加工技術與裝備、肉類質量安全控制與溯源技術、副產品綜合利用與清潔生產技術等方面實現了重大突破,形成一批與生產實踐緊密結合的共性技術和關鍵技術,推動了企業的科技進步。在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設備的同時,國內自主開發和生產的肉類加工技術裝備的市場份額和應用領域逐漸擴大。
前瞻產業研究院肉制品加工行業研究員吳朝瑜認為,雖然通脹擠壓了肉制品加工業的利潤空間,但從長遠來看,我國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仍足以支撐該行業持續穩步增長。
安全警鐘長鳴
日前,媒體報道稱,國內某些果凍及老酸奶被爆存在安全問題,再次引發熱議。“三聚氰胺事件”和“瘦肉精事件”余孽未了,食品安全問題再次來襲,中國的食品安全何時能讓民眾放心?
作為重要的食品之一,肉制品行業與民眾的飲食安全及身心健康息息相關,因此,肉制品加工企業嚴把質量關,將是今后發展亟需重視的問題。
前瞻產業研究院肉制品加工行業研究員吳朝瑜認為,食品加工行業嚴把質量關,首先應注意從源頭上進行監控,嚴格規范豬肉、羊肉、牛肉等原料的質量安全,其次,還應在生產加工環節上加強管理,并在運輸、儲存等環節加強管理,杜絕過期食品、不安全食品以次充好進入市場。
目前中國肉制品加工業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深加工產品的比重僅為肉類總產量的15%左右,遠低于國外的40-50%,發展的空間很大。
據了解,目前我國肉產品市場中,“四多四少”的現狀依然存在,即:白條肉、冷凍肉多,分割肉、冷卻肉、小包裝肉品種少;生肉制品多,熟肉制品少;高溫制品多,低溫制品少;粗加工產品多,精深加工產品少。這表明我國肉制品結構有待完善和豐富。
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在消費升級以及營養健康飲食觀念的引導下,國家政策有計劃向低溫肉、牛羊肉制品傾斜,未來中國肉制品將向口感佳、營養化、小包裝趨勢發展,冷卻肉、低溫肉制品、深加工肉制品將逐漸成為主流。
前瞻產業研究院肉制品加工行業研究員吳朝瑜指出,從營養價值、食品安全角度、品種豐富、制作工藝成熟等方面來看,低溫肉制品是國內外未來發展的主要趨勢,在政府、企業、消費者三方推動下,低溫肉替代高溫肉成為市場消費的主流產品會以日益加快的速度出現。
零售、物流運輸是肉制品加工業的重要環節。我國《肉類產業“十二五”規劃》指出,將加快由肉類產品的落后生產流通方式向現代生產、冷鏈物流、連鎖經營等先進方式轉變,支持企業發展低溫倉儲和冷鏈配送,擴張品牌連鎖銷售網絡和電子商務,鼓勵肉類食品專業批發市場進行標準化改造,支持肉類食品企業發展出口貿易。
隨著肉制品加工行業生產投入的不斷加大及豬肉價格等成本高位運行,肉制品加工企業的利潤空間不斷縮小,企業經營風險顯著提升。
2009年到2010年上半年,我國豬肉價格在15-20元/千克之間波動,但從2010年下半年開始,我國豬肉價格持續上漲,到2011年9月達到近年歷史最高價30元/千克。2011年全年的豬肉價格處于高位,因此,在豬肉價格大幅上漲下,如果原料采購沒有把握好行情或者豬肉制品提價壓力較大,肉制品加工行業的獲利空間將被壓縮。
隨著肉制品加工行業競爭的不斷加劇,大型肉制品加工企業間并購整合與資本運作日趨頻繁,在新一輪的市場競爭中,肉制品加工業的市場分布和競爭格局也充滿著變數。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