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行業須加強對內整頓、對外保衛
稀土資源關系到中國和世界的經濟安全、軍事安全和社會穩定,中國必須未雨綢繆,采取果斷措施,扭轉稀土在生產、銷售、出口、研發等環節混亂的局面,唯其如此,才能即加強對國家戰略資源的掌控能力,又對世界稀缺資源的管理做出貢獻,為世界長治久安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稀土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顯示,全球已探明稀土儲量1億噸,中國的稀土儲量只占世界36%,但卻供應著全球95%的需求。
然而巨大的需求并沒有為我國贏得豐厚的利潤。因行業惡性競爭、亂采濫挖以及過去分離加工環保標準偏低等問題,導致中國稀土行業一度陷入低迷,價格普降,并對環境和資源產生了嚴重影響。
近日,工信部副部長披露了中國稀土開采所付出的觸目驚心的代價。據初步測算,僅贛州一地因為稀土開采造成的環境污染,礦山環境恢復性治理費用就高達380億元。而在2011年,江西省稀土企業的利潤僅為64億元。380億元治理成本的投入與每年從稀土得到的幾十億元收益相對比,得不償失。
稀土開采最嚴重的問題是水土的氨氮污染,土壤里氨氮超標,下雨的時候被沖刷到農田里,農田也會受污染。據環保部門測算,稀土行業每年產生的廢水量達2000多萬噸,其中氨氮含量300mg/L-5000mg/L,超出國家排放標準十幾倍至上百倍。
稀土行業整頓迫在眉睫。自去年起,我國加大了對稀土行業開采、冶煉分離、出口等各環節的管制,2012年,我國開始啟動稀土企業的兼并重組。
工信部將推動加快組建大型企業集團,以現有稀土生產規模較大的骨干企業為主體,以資產為紐帶,按照市場規則,抓緊組建大型稀土企業集團。照此估計,稀土行業將最終形成2到3家大型企業集團。
另一方面,我國還在稀土出口配額及出口關稅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整。截至2011年11月,中國累計出口稀土14750噸,僅占全年出口配額總量的49 %,大量出口配額沒有使用。為了保障國際市場需求,保持稀土供應的基本穩定,2012年的出口配額總量仍與2011年基本持平。
2012年,我國對鐠、釔金屬以及氧化鐠新征收25%的出口關稅;對釹、鐠、釔的氟化物、氯化物、碳酸鹽鹽新征收15%的出口關稅;對鑭、鐠、釹、鏑、鋱、釔的其他化合物新征收25%的出口關稅;對釹鐵硼速凝永磁片新征收20%的出口關稅。
作為全球最大的稀土供應國,我國稀土出口配額的縮小和出口關稅提高,難免會對國外稀土的進口產生影響。
3月13日,美國、歐盟和日本正式向WTO針對中國限制稀土出口問題提出訴訟。
4月26日,在日內瓦,中國、美國、歐盟和日本就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下有關稀土的出口管理措施進行最后的磋商。
早在2010年10月,中國總理溫家寶就曾表示,中國要保持稀土可持續發展,加以管理和控制是必要的,但決不會封鎖稀土出口,不會把稀土作為討價還價的工具。
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表示,中國的稀土出口政策并不是針對某一個國外用戶,更不是想通過這種辦法進行貿易保護,而是出于保護資源保護環境,實現資源可持續的利用和發展。
目前,我國正在積極準備,一旦起訴,我們將主動積極應訴,保衛稀土資源。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