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表行業寄轉型升級以挑戰瑞士霸權
鐘表一直以來都是國人鐘愛的商品之一。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投入大量資金發展鐘表工業,使這一產業得以快速發展,此后,中國的改革開放以及經濟全球化發展給中國鐘表業帶來了繁榮。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國鐘表業經歷了進料組裝-外觀件制造-產品開發-創立品牌的發展過程,目前已形成配套齊全的鐘表制造工業,除高端機芯外的所有零配件均可加工生產。
從區域格局來看,全國已形成以廣州、深圳為龍頭的珠三角地區、福建、浙江、江蘇、山東、天津等6大鐘表主產區;從產量來看,我國已成為世界鐘表生產大國,鐘表產量穩居世界第一。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監測中心的監測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鐘和表的產量分別達到1.59億只和1.3億只。
2004-2011年中國鐘表產量及同比增長情況(單位:萬只,%)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2012-2016年中國鐘表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我國鐘表行業發展雖然取得長足的進步,但國內鐘表企業及其品牌在國際市場上的信譽度和影響力還微不足道,產量占比雖然已經達到80%以上,但是產值占比不到30%,依然沒有話語權和定價權。
此外,目前我國鐘表產品的結構性矛盾突出,產業轉型滯后于消費結構的升級進度,一方面中低檔產品積壓嚴重,其生產能力大量過剩,另一方面,能適應高端消費的有效供給不足,技術含量高、質量好的高檔名牌產品仍然大量依靠進口。
為提高中國鐘表行業的國際競爭力,近年來國內鐘表企業加快轉型,企業逐漸由過去以代加工和批發零售逐步轉向開發自有品牌,同時以更強勁的發展勢頭投入對品牌的塑造和推廣,尋求產品及品牌的更高附加值,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前瞻產業研究院推出的《2012-2016年中國鐘表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顯示,2010年從金融危機陰影中走出來的中國鐘表行業實現了全面的恢復和增長,全年規模以上企業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7.12%,銷售收入同比增長23.00%,均達到2008年以來的最高增速,同時利潤總額也大幅增長了55.63%。此外,我國鐘表出口形勢也得到好轉,全年共實現出口額30.49億美元,同比增長24.27%。
2011年,《中國鐘表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的出臺進一步推動了鐘表企業的轉型升級。《規劃》提出:“‘十二五’”時期是我國鐘表業發展重要的轉型期,要從數量主導型盡快過渡到以提高產品的質量、檔次和效益為主導型新的發展階段。通過產業升級,逐步達到鐘表產業結構合理化和高級化,以滿足市場需求。在世界鐘表行業的分工體系中,將在國際競爭中的比較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推進生產由產業價值鏈的低端向高端轉移,提高我國在世界鐘表行業體系中的地位,獲取持久的國際競爭力。
2011年作為“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我國鐘表行業取了良好的業績。前瞻產業研究院的《2012-2016年中國鐘表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顯示,2011年我國鐘表行業實現銷售收入221.56億元,同比增長22.90%,實現利潤總額12.82億元,同比增長27.39%,實現出口額達到36.88億美元,同比增長20.97%。
2010-2011年中國鐘表行業經營效益分析(單位:家,人,萬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2012-2016年中國鐘表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按照“十二五”規劃的目標,到2015年,我國鐘表行業工業總產值將達到550-600億元人民幣,年均增長10%-12%,出口金額達到45億美元,年均增長10%,低、中、高檔鐘表產值比分別從目前的85:14:1變為65:30:5;行業自主創新平臺與能力基本形成,重點骨干企業創新能力接近國際先進水平,核心技術研究與開發取得較大突破,鐘表設計和制造技術接近國際先進水平,重點產品質量可靠性和穩定性達到國際水平,行業產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產品結構基本適應多層次、差異化需求,鐘表行業初步擺脫“粗放制造”形象,在世界同業中話語權和定價權顯著提升。
前瞻產業研究院鐘表行業研究小組認為,在此目標的推動下,未來3-4年,我國鐘表行業的產業升級速度將進一步加快,預計到2015年,中國鐘表業將成為世界鐘表生產強國之一,在市場占有率、出口貿易金額、品種結構、技術水平、營銷方式等方面初步達到發達國家水平。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