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亡齒寒:車市拐點之下汽車玻璃如何御寒?
日前,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明確指出,當前經濟尚未形成穩定回升態勢,經濟困難可能持續一段時間。本周一,A股再現“黑色星期一”,兩市超百只個股跌停,800多只個股跌幅超5%,A股繼續跑輸全球主要股指。
宏觀經濟形勢欠佳,股市疲軟,車市亦然。入夏以來,國內車市突然降溫寒意襲人,銷量銳減、庫存劇增,豪華車紛紛“優惠鉅獻”,中高級車“大幅讓利”,甚至連利潤較低的A級車都被迫擠壓一些利潤出來以示“揮淚甩賣”。
唇寒齒亡。車市低迷,產業鏈上相關行業一損俱損,曾被國人引以為豪的汽車玻璃業,將何去何從?
崛起于汽車工業高速發展期
玻璃已經成為人類生產生活不可或缺的物資。在汽車工業生產中,玻璃主要起到防護作用。一般的汽車用玻璃主要原料為硅玻璃,其中主要成份氧化硅含量超過70%,其余由氧化鈉、氧化鈣、鎂等組成,通過浮法工藝制成。硅玻璃進一步加工,可加工成鋼化玻璃(TSG)或夾層玻璃(LSG)。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玻璃工業從小到大、由弱變強,玻璃工業的工藝技術和裝備水平取得了革命性突破,創造發明了多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浮法玻璃生產工藝,同時,我國玻璃工業的產業結構不斷優化,行業規模結構和產品結構都發生了質的飛躍,生產規模、產品品種質量等方面都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中國玻璃產品在國際市場的占有率不斷提升。
汽車玻璃是構成車身的重要附件,約占汽車總質量的3%,主要用于新車制造市場和維修市場,因此汽車玻璃的需求與汽車產銷量和保有量密切相關。汽車玻璃按照性能及功能不同,可分為夾層玻璃、鋼化玻璃、中空玻璃、包邊玻璃、防彈玻璃、憎水玻璃、天線玻璃、hud前擋玻璃、隔音玻璃、隔熱玻璃、加熱玻璃等。
汽車玻璃行業是汽車制造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汽車玻璃的需求與汽車產銷量和保有量密切相關。近年來,隨著我國汽車制造行業的快速發展,汽車用玻璃市場需求也隨之迅速增長。
國際汽車制造商協會(OICA)的數據顯示,2011年全球汽車產量為8010萬輛,其中中國以1840萬輛的產量(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數據為1841.89萬輛)成為世界最大的汽車生產國。2011年,我國汽車出口同比增長50.0%至84.98萬輛,占汽車產量的4.6%。
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監測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1-5月,國內汽車分別產銷800.03萬輛和802.35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3.2%和1.7%,年內產銷首次出現同步正增長。1-5月,汽車整車出口再創歷史新高,實現整車出口38.25萬輛,同比增長28.8%。
中國汽車市場的長期快速增長為中國汽車玻璃行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同時借助相對穩定的國內宏觀經濟環境、良好的政策和投資環境、廣闊的市場潛力等利好,國內汽車玻璃行業保持了較快增長勢頭,并保持了97%以上的產銷率。
按照國家統計局新的統計口徑,2011年,我國汽車玻璃行業工業總產值為221.7億元,同比增長29.56%,實現銷售產值219.46億元,同比增長27.69%,實現銷售收入為218.19億元,同比增長31.60%。
隨著我國汽車玻璃產能與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國汽車玻璃配套市場已基本實現了進口替代,并形成了福耀玻璃、信義玻璃等一批具備與日本旭硝子、英國皮爾金頓和法國圣戈班等國際玻璃制造業巨頭角逐的民族品牌,其中福耀集團作為全國最大的汽車玻璃制造商,占有全球10%的汽車玻璃市場份額,在國內OEM市場占有率高達60%。
2011-2015年汽車玻璃行業市場規模預測(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汽車玻璃行業市場研究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2012版)》
前瞻產業研究院汽車玻璃行業研究員向寒雪認為,目前,國內汽車玻璃行業市場仍有望保持20%的年均增長,雖然收到當前經濟形式困擾,汽車行業市場規模可能出現增長放緩現象,以至于我國汽車玻璃行業市場規模增長相應放緩,但后期隨著我國汽車保有量的增長。
向寒雪預計,到2015年,我國汽車玻璃市場規模有望增至381.62億元。
產能過剩是大問題
2011年以來,針對汽車行業的政策支持力度明顯下降,限購等限制性政策陸續出臺;同時前兩年高速發展對需求有所透支,負面影響尚未完全消除,國內汽車行業增速明顯下降,汽車玻璃需求增速也相應有所放緩。當前歐債危機陰影尚未散去,國際經濟市場增長乏力,也影響了汽車玻璃出口需求的提升。
2012上半年,汽車工業經營狀況良好,但受全球經濟不景氣和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的影響,汽車然增速放緩是未來的趨勢,反映到汽車玻璃加工廠則是訂單量的明顯下滑。鑒于對后市的看空心態,大部分加工廠只是維持少量庫存按需采購,中間商亦是采取隨進隨出的保守操作。
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監測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平板玻璃業新增21條生產線,新增產能1.01億重量箱,2012年將有15條生產線投產,新增產能約5700萬重量箱。然而,當前國際形勢嚴峻,需求量明顯減少,因此產能顯著擴張與需求萎縮之間矛盾使得產能過剩問題突出,將不利于行業健康發展。
進入2012年以來,玻璃制造行業產能過剩、需求不足的矛盾仍未得到有效解決。在目前的政策及經濟大環境之下,玻璃行業各方面均面臨巨大的競爭壓力。
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監測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末,我國共新增放水冷修浮法生產線7條,新增日熔量共計3120噸,而在建及已建成等待點火投產生產線數量依然較多,在建浮法生產線有48條,日熔量共計34400噸。
前瞻產業研究院汽車玻璃行業研究員向寒雪分析指出,從目前看來,平板玻璃生產商普遍虧損嚴重,但是鑒于各方面成本及壓力,仍在苦苦支撐,并努力將視線和資金、技術力量轉向白玻轉投色玻、超白玻璃、超薄玻璃或low-e玻璃等附加值相對較高的產品。
目前,國際玻璃新技術均向能源、材料、環保、信息、生物等五大領域發展。在研發新技術方面,通過對玻璃產品進行表面和內在改性處理,使其更具備強度、節能、隔熱、耐火、安全、陽光控制、隔聲、自潔、環保等優異功能。
向寒雪認為,未來汽車玻璃的發展將主要圍繞功能化、安全技能花兩個方向發展。功能化汽車玻璃功能化汽車玻璃的研究是在現有汽車玻璃基礎上,增加節能隔熱、防紫外線、憎水、電視接收、全球定位系統接收等功能,使汽車整體更具人道化,增加乘坐的恬靜性和實用性。
向寒雪還指出,未來塑料極有可能成為汽車玻璃的替代品,韓國現代公司和通用電氣塑料公司早在2007年就已經在現代和QQ系列車型上驗證了車用塑料的可行性。
此外,隨著我國節能減排、淘汰落后產能政策的持續出臺,國家對環保治理將實行越來越嚴格的標準,企業將不斷增加節能減排成本。汽車玻璃行業開始進入高環保要求時代,不符合環保要求的企業將面臨淘汰的風險。
前瞻產業研究院汽車玻璃行業研究員向寒雪認為,新能源玻璃將是發展方節能減排、低碳經濟,更是未來經濟發展的著力點。在淘汰落后產能的推動下,玻璃行業重組潮可期。太陽能等新能源將是玻璃行業的一個方向。國內玻璃行業領軍企業早已開始在新能源領域發力,開發新的節能產品。
我國汽車玻璃產業發展至今,雖已取得一定的市場占有率和市場競爭力,但研發投入低、自主研發能力差等根本問題仍未徹底解決,值得引起反思。
目前,國內汽車玻璃生產企業開始認識到了技術發展的重要性,逐步加大技術研發的投入,但是我國汽車玻璃企業很大部分屬于小規模的投資、占地少、設備相對簡單、對員工的素質要求不高等狀況,且技術研發基礎較差,缺乏技術研發的平臺,技術人才引進和資金投入力度仍然不足。這些都成為車市拐點之下,國內汽車玻璃行業亟待解決的難題。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