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業動作頻頻是雪中送炭還是垂死掙扎?
雖然光伏產業冷得刺骨,但地方政府與新能源公司簽約大型電站的消息卻是屢屢傳出。
近期有消息稱,我國光伏“十二五”規劃裝機目標基本確定為21GW,而這一目標最早的版本為5GW。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表示,“其實20GW算是一個比較合理的規模。”多家券商新能源行業研究員也表示,從長遠來看,光伏電站以其節能環保、可再生的優勢將有良好的發展空間。
與此同時,各地方政府也在加快推進光伏電站的建設。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太陽能光伏發電行業月度市場監測分析報告》顯示,2011年青海實現太陽能電站并網發電1GW,在此基礎上,2012年青海省發展改革委已向國電電力青海新能源、黃河上游水電集團等多家企業發放了總量為1GW的太陽能光伏發電站建設路條,這些項目將于2012年年內建成并全部實現并網發電。
今年7月17日,新疆某合作交流會上簽下了6個新能源項目450多億元的大單,其中僅通威集團就擬投資300億元在1GW并網發電項目和1GW光伏電站項目上。此外,江蘇聚能硅業也于7月初在烏魯木齊簽訂了200MW光伏電站合作項目,公司擬投資24億元。
對此,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近期則表示,青海、寧夏、甘肅、西藏等地建設了一批大型光伏發電站,其他地方建立發電站的積極性也很高,但近期不宜大規模集中建設大型光伏電站。能源局的隔空喊話,也給外界帶來大型光伏電站審批將收緊的猜想。
事實上,包括航天機電、拓日新能、中材國際、陽光電源、綜藝股份、中利科技等諸多上市公司也在近年來紛紛涉足光伏電站項目,近期更是頻頻出手。
前瞻產業研究院光伏行業研究小組分析認為,對于目前出現的大單潮現象,肯定有消化一部分自有產能的因素在里面。
拓日新能在7月18日公告稱,將投資2.6億元在新疆投資建設20MW光伏電站,3個月前,公司剛剛斥資72億元在陜西投建480MW光伏電站。拓日新能表示,通過大型地面光伏電站的建設,將消化公司部分太陽電池組件產能。
而意圖在“十二五”期間打造140億元新能源光伏產業的航天機電近日接連對外發布,擬建設光伏電站的消息。7月11日,航天機電公告稱,公司審議通過了將在甘肅省投資建設總裝機容量為150MW的光伏電站,投資總額約為16億元,其中20%由公司自有資金投入,其余的80%通過商業貸款解決。
就上述公告發布前一天,航天機電還公告稱,已經與寧夏招商局簽訂光伏產業合作戰略框架協議,計劃在2012-2015年在寧夏投資建設600MW光伏電站項目,預計總投資60億元。早在2011年,公司曾擬在嘉峪關成立光伏發電公司,并在5年內完成500MW光伏電站建設項目。
就在航天機電接連發布光伏電站大單后不足一周,其再度宣布,獲國家開發銀行20億元長期貸款用于支持光伏產業建設。為何航天機電等公司會頂著巨大資金壓力執意進軍光伏電站領域?航天機電公司表示,通過大型地面光伏電站的建設,可以極大的帶動航天光伏產業鏈各個環節的產能釋放。
“十二五”期間光伏規劃裝機容量從5GW暴增4倍至21GW,各地方政府及企業動作頻頻,讓人看似行業探底回暖,而事實上,僅僅是在全行業普遍收縮的背景下,小小的動作也被放大再放大而已,并不代表行業已走出寒冬。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