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內窺鏡行業市場競爭格局分析 國產品牌競爭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場【組圖】
全球內窺鏡的發展趨勢及技術壁壘內窺鏡共經歷4次大的技術革新,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基本形成了充分競爭市場,隨著貿易全球化的深入,國外醫療器械產品全面參與國內市場的競爭,市場化程度不斷加深,競爭主體數量不斷增加。中國內窺鏡兩大類競爭主體分別為占據市場主導地位的大型跨國公司。另一類為掌握一定核心技術的國內大型內窺鏡生產企業,內窺鏡行業目前國產化率不足20%,國產品牌的競爭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場,主要由于內窺鏡行業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的知識密集型高新技術產業,技術壁壘較高。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國內內窺鏡產業的上市公司主要有天松醫療(430588)、開立醫療(300633)、海泰新光(688677)、凡星醫療(834756)等
本文核心數據:內窺鏡發展歷程,主要競爭主體類型,內窺鏡行業競爭格局
內窺鏡經歷四次技術革新
全球內窺鏡的發展趨勢及技術壁壘內窺鏡共經歷4次大的技術革新,從最初的硬管式內窺鏡(1806~1932)、半曲式內窺鏡(1932~1957)、纖維式內窺鏡(1957以后),到了如今的電子內窺鏡(1983以后)。近年來,電子內窺鏡為了實現高清成像,逐漸發展為高清電子內窺鏡,并分別與超聲技術、共焦顯微鏡技術相結合,發展出了超聲內窺鏡和共焦內窺鏡。
中國內窺鏡兩大類競爭主體
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基本形成了充分競爭市場,隨著貿易全球化的深入,國外醫療器械產品全面參與國內市場的競爭,市場化程度不斷加深,競爭主體數量不斷增加。相比國際市場,國內市場集中度較低,呈現出企業數量多、單個企業規模偏小、技術水平偏弱、產品競爭同質化等特點。
然而,隨著企業自主創新意識的不斷提升,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政府對醫療器械行業的政策扶持,國內醫療器械市場逐步健康發展,同時涌現出一批技術領先的龍頭企業,將逐步完成進口替代。作為醫療器械重要細分產品的內窺鏡,國內內窺鏡市場主要存在兩大類競爭主體。
內窺鏡可分為硬鏡和軟鏡
內窺鏡在臨床中被廣泛應用于不同科室和不同疾病治療。主要分為軟管式內窺鏡(簡稱軟鏡)和硬管式內窺鏡(簡稱硬鏡),軟鏡主要是胃鏡、腸鏡、喉鏡、纖維支氣管鏡等;硬鏡包括腹腔鏡、胸腔鏡、輸尿管鏡、膀胱鏡、關節鏡、宮腔鏡等。
國產品牌的競爭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場
內窺鏡行業目前國產化率不足20%,國產品牌的競爭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場。近年來我國內窺鏡生產企業通過技術引進和自主研發,使得產品質量與進口產品的差距不斷縮小,憑借優秀的性能和價格優勢,在中高端市場取得一定的優勢。目前國家鼓勵國產醫療器械自主創新和推進醫療器械質量提升,技術差距的不斷縮小及基層醫療機構采購量的上升,將帶動國產品牌“雙線”增長。
隨著國內內窺鏡技術的進步,尤其是COMS圖像傳感器技術替代CCD圖像傳感器技術的趨勢下,國外廠商的技術壟斷有望被打破,國內企業面臨重大機遇。國內具備較強綜合實力的醫療器械廠家也在積極把握技術突破機遇,向內窺鏡行業進軍,基于成熟的研發體系,開發出高質量、生物安全性高、操作便利性更強的內窺鏡產品,有望逐步實現進口替代。
現有格局形成原因
我國內窺鏡行業現有市場競爭格局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內窺鏡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產業鏈咨詢、產業圖譜、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IPO募投可研、招股說明書撰寫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醫用內窺鏡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醫用內窺鏡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醫用內窺鏡行...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