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牛市不應洗劫民間財富
大規模基礎建設投資需要源源不斷的資金,吸納民間資金介入,大力發展債券市場,是必然趨勢。
《羊城晚報》7月1日報道,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各省市的計劃投資總額已經高達10萬億元。今年3月初四川上調投資計劃值2.88萬億元,增幅高達40%,此后廣東、海南、天津等5省市公布7.13萬億的重點項目清單;近日黑龍江出臺65項措施,計劃投資3000余億元穩增長。這是比較保守的估計,僅5省市加四川省今年投資就超過了10萬億。
中國城鎮化需要軌道交通、高速公路等大量基礎設施,城市升級需要智能電網、核電、環保、地下管網等一系列投資,到底需要多少個10萬億還真說不準。以往從銀行、從土地來,今年銀行大規模發貸的可能性不大,至于土地市場,今年開始不要過度迷戀,動輒價格上漲20%以上的土地市場已經是個傳說。
資金只能從民間來,從債券市場來。
地方政府已經向民營企業主頻搖橄欖枝。《第一財經日報》報道,近期各省向民間資本開放的項目總投資已經超過1.5萬億元。6月27日,重慶市屬國有重點企業面向非公資本推出110個共2650億元合作項目;6月26日,廣東省97個總投資2120億元重大項目向民間投資招標;6月25日,甘肅省首批推出100個基礎設施等領域鼓勵社會資本投資項目;6月23日,江西省面向非國有資本開放300個示范項目,擬引入2701億元非國有資金。此前陜西省推出了39個項目向社會資本開放,總投資約2704億元;長沙市推出了向民間投資開放的86個項目,總投資達1010億元;河南省推出400個重大項目對民間資本開放,涉及總投資達3848億元。
讓民資進入項目并不容易,第一得贏利,第二得保障權利,那些不以贏利為目的公共項目,民資不會感興趣,他們不是活雷鋒不會主動承擔政府的公共責任。廣東省社科院珠江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成建三認為,這些項目中大概只有20%~30%能夠產生效益,而且民資也不是那么富余。江西去年8月推出的項目印證了這一點。
保障權利更是困難,以往地方政府習慣充當市場經濟中的董事長,招商時說得花好稻好,一旦企業家進入當地就處處設卡,有些惡劣的更是關門打狗,什么物權、產權,視若無物。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企業家們要重新恢復對地方政府、對合資項目的信心,絕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吸納民資能否成功的要訣在政府守信守法,而不是其他。
除了吸引民資外,還有大規模發行債券途徑。目前的債券牛市,中國企業與韓國企業一道,在境外大規模發債,自發自還的地方債試點已經開始,鐵道債規模不小,2014年中國鐵路建設債券批復發行規模共計1500億元。股市原本是低成本融資首選,無奈投資者已經學精,股市低迷不振,融資困難。
債券市場是基礎,而不是股票市場,這是市場經濟社會的正常現象。發行債券最重要的是信用、風險評估,評級公正則債券市場的基礎穩了一半。不過一些信用評級公司拿人手軟,導致債券市場高評級泛濫,形同虛設。最終依托政府顯性與隱性信用背書的債券獲得了好價格,這背后是市場虛置,政府信用成為惟一信用。
地方債需要對地方政府財政進行評估、信用進行評級,財政公開透明準確是基本要求。也許地方政府還不習慣財政徹底公開,也不習慣評價他人者還要被評價。
《中國經營報》6月28日披露了中國地方財政公開情況,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經有上海、湖北、安徽三個省市將資產負債表試編范圍擴至縣區一級,其他地區則擴大試編試點城市范圍,比如重慶、山西、湖南等地。事實上,早在2011年,根據財政部要求,全國23個地區試編政府財務報告。政府財務報告包括政府財務報表(資產負債表、收入費用表等)、報表附注、政府財政經濟情況和政府財務管理情況四部分。2013年8月,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向全國人大作預算執行報告時表示,將試編政府財務報告范圍擴大到全國所有省份。但時隔一年,地方政府資產負債表并沒有編制出臺。
最簡單的是優勝劣汰的做法,不公開財政三張表具體情況的,不允許發債,以免誤導投資者。任何投資都是風險收益共擔共享,單方面享受收益的市場,一定會變成僵尸市場。
中國目前處于債券發展關鍵時期,大量發債如果不伴隨著基本準確的信用體制的建立,到時債務危機發生、或者民間財富被債務洗劫,誰也負不起這個責任。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