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安集團混改還是胡改?
沒有法治的國家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就是一場瓜分盛宴。中信國安集團改制所引起的軒然大波,并非空穴來風,而是對改制過程不透明、不公正、涉嫌利益輸送的質疑。
國安集團由中信集團100%控股,改制和增資擴股后,中信集團將持股20.945%,其余股份將由5家民營戰略投資者所有:黑龍江鼎尚裝修工程有限公司(鼎尚裝修)持股19.764%,廣東中鼎集團有限公司、持股17.787%、河南森源集團有限公司(河南森源)和北京乾融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北京乾融)均持股15.811%、天津市萬順置業有限公司(萬順置業)持股9.882%。國安集團的實際控制人由中信集團變更為無實際控制人。通過此次入股,五家民企間接持有上市公司中信國安8.67%的股份、中葡股份8.9%的股份。
此次混合所有制改革有胡改之嫌,以下質疑不絕。
首先,入股評估價幾何?為何披露時間如此之晚?據國安集團官網披露,2012年末,國安集團合并資產總額826.35億元,合并凈資產155.11億元,同年完成營收420.09億元。《21世紀經濟報道》根據今年3月森源電氣的一次回答推算,河南森源的入股價為1.413元/股。如以該入股價推算,這5家民企只要花費80億元,就能取得2012年凈資產就有155億元的國安集團近79.055%股權,而這部分股權對應的凈資產122.5億元。
具有標志意義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案例,卻含含糊糊、不明不白。同樣是《21世紀經濟報道》披露:1)今年2月便已經基本完成的改制,直到8月6日才通過下屬上市公司披露。2)最早于2013年10月,國安集團便開始簽訂有關增資擴股的協議,但是并未及時發布這一信息。3)定價依據不明,時至今日,估值依據的關鍵財務數據并未公布。
記者調查的結果是,中聯資產評估集團操刀了此次資產評估,資料顯示,截止2012年12月31日的重組基準日,國安集團合并凈資產155億元,歸屬母公司的凈資產為10.6億元。經中聯資產評估集團評估、并經國家相關部委審核備案的凈資產評估值為21億元。哪些相關部委,評估后是否需要在市場公開尋價,否則誰知道市場的準確定價到底是什么?混合所有制改革伊始,大規模的股權轉讓以公開掛牌的方式,比刻意減少麻煩的增資擴股,要公平得多。既然地方政府都知道,土地的公開招拍掛可以獲得最高的溢價,為什么在此次國安集團增發中卻不用公開股權轉讓,難道有什么不足為外人道的隱衷?或者虧損到了不可持續的懸崖狀態?就是兩家上市公司賣殼的錢,也不會少于引資數量。
如果混合所有制改革初始的大案例想成為未來制度性依據,通過國安集團的公開增資擴股展示改革的決心,展示此次改革與以往不同,是在法治的框架下運行,這是增強市場信心、增加政府公信力的最好契機。評估程序、凈資產估值與同行業類比、選擇戰略投資者的依據,等等,上述關鍵信息缺一不可。上市公司兩則遲到的、模糊的公告,就向市場拋出了“重磅炸彈”,與法、與理、與情,都說不過去。
其次,既然是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內部管理機制提升國企效率,為什么選擇這五家實力一般、行業相差極遠、管理體制不為市場所知的企業?
引入這五家民企的邏輯,只有國安自己能懂,黑龍江鼎尚裝修在國安集團的持股僅次于中信集團,從未展示過“獨門暗器”,廣東中鼎以房地產投資開發和資產重組為主,乾融與萬順置業更是如此,只有
只強調森源電氣的實力是不夠的。其他4家名不見經傳,黑龍江鼎尚裝修工程有限公司,改制后該公司持有國安集團19.764%的股權,僅次于大股東中信集團。但金融資四處搜查,也看不清這家企業牛在哪里,這樣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卻成為國安集團第二大股東。即使是森源電氣,今年一季度的營收與利潤均大幅下降。
對中國市場稍有了解的人清楚,有一家國企大股東,其他5家民企,干房地產的干房地產,做投資的做投資,非常難以整合到一個鍋里吃飯,不要說來改造低效的國企基因了。除非,這些民企背后有同一個控制者。
可笑的觀點是,如果此次國安混合所有制改革遭遇質疑,將是對中國民企、中國市場化進程的重大打擊,對民企最大的打擊莫過于不講法治,沒有底線游戲規則,權貴私相授受,難道民企還擔心什么更大的打擊嗎?
不要把產權不清、過程不透明的產權交易與民企發展硬攪和在一起,恰恰相反,對普通民企而言,最需要的是法治,是公平的交易環境。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