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養老?
養老支出是個火燒眉毛的大問題,做實個人帳戶至關重要。
《經濟參考報》報道,財政部近日公布了“關于2013年全國社會保險基金決算的說明”。數據顯示,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一項中,2013年支出16699億元,同比增長20%,相比五年前翻了一倍。有專家認為,未來基金收入增長很有可能難以負擔支出的增加,2014年底繳費收入就有可能會少于支出,出現年度繳費赤字。
政府并不是現在拿不出養老金,不等于空轉帳戶立馬崩盤。這兩年是養老紅利享受期,繳納基數大幅上升,相應的養老金也大幅上升。人社部今年5月28日發布《2013年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3年末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存31275億元。全年五項社會保險(含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合計35253億元,比上年增長4514億元,增長率為14.7%。基金支出合計27916億元,比上年增長4585億元,增長率為19.7%。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為8196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3172萬人。
基數紅利迅速消失。2013年支出增長率快于收入增長率,相差5個百分點。2012年全年五項社會保險(不含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收入合計28909億元,增長率為20.2%;基金支出合計22182億元,增長率為22.9%,也是支出增長率快于收入增長率。其中不僅包含養老,也包含醫療等項。2013年,我國連續第9年上調了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調整幅度均為10%,目前月人均水平近1900元;而這一數字在2005年僅為700元。現在一些養老帳戶不足靠財政補貼,補貼數額取決于財政收入。
如果不能做實個人帳戶,低收入階層社會養老數額低到形同虛設,并且不能隨人轉移,導致農民工不愿參保,情愿退保,最低收入階層事實上成為犧牲者。
按照相關政策,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者連續繳費15年,60歲后每月最低只能領取55元養老金,即便按照最高標準參保新農保,最多也只能獲得每月100多元的養老金。在全國大多數地方,農民的基礎養老金每人每月只有55元,無法保障基本生活。去年12月26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在全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會議上表示,中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金月人均達到81元。
這樣的數額難以有吸引力,2012年末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農民工人數為4543萬人,2012年全國農民工總量達到26261萬人,其中外出農民工16336萬人,參加養老保險的農民工只占總量的約1/6,占外出的約1/4。更糟糕的是,出現了農民工大規模退保現象。農民工朋友從沿海返鄉,一些地區退保時,只退個人賬戶儲存額,而單位繳費的大部分資金被留在當地,農民工返鄉損失保險金,還失去了參保多年的繳費年限。
目前當期發放缺口,由政府財政補助,但由政府大規模長期補貼并不現實,最好的辦法是,做實社會保險的個人帳戶,按照繳納數額領取養老金,政府補貼通脹損失,如此一來,繳費積極性必然上升。人人為自己的未來保障添磚加瓦。如果給異地流轉人為設置障礙,如果讓低收入階層繳費填補窟窿,無異于挖社會保障制度的墻腳。人都不笨,不會愿意大規模投入不公平的社保體系。
一方面是低收入階層形同虛設的低保,另一方面是公務員隊伍的養老雙軌制屢引爭議。公務員以崗定編,如果工資固定可以設立政府財政支付的養老金,前提是以崗定編必須完成,財政養老金支付公開透明。
根據今年2月《南方周末》報道,中央黨政系統的部級單位至少有74個,保守匡算,“中央部門”的部級干部(不含全國人大和全國政協)應該超過100人。地方上大約有95名以上正省部級干部。再加上副部級的央企與大學,官員烏泱烏泱,背后全是費用。
正部級官員退休后有專車,有專職秘書,在人員配備上,老干部局的工作人員與退休干部的比例是1∶30,但對離退休的正副部級干部則是按1∶1配備人員。副部級的醫療證封皮是藍色的,正部級是綠色的。憑醫療證去看病,不用排隊掛號,住院也可以享受單間病房。正部級的費用直接由衛生部門與醫院結算,副部級的費用則要到原單位報銷。
不必說干部的那點養老金,各地高階官員離退休后花費幾何,實在是一本糊涂帳。如果做實養老保險個人帳戶,根據崗位確定福利,再高的花費也有盡頭。不象現在,一眼望不到頭。
現階段全面提升養老金不現實,現實的是做實帳戶,信息公開,讓繳納者心中有底,有公平的感受。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