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通脹將成中國經濟最大風險?
在國際油價持續下跌、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當下。眾多機構普遍不看好明年物價和經濟走勢。中國社會科學院15日發布的明年CPI預測值只有1.8%,而PPI降至-2.9%。專家們表示,低通脹很可能將成為明年中國經濟所面臨的最大風險。
如果說幾個月前,大家還在為中國經濟是否進入通縮而爭論不休,那么現在通縮已經擺在了我們的面前。11月CPI持續下行至1.4%,PPI同比降幅擴大至2.7%,而明年GDP增速將放緩到7%左右。這不得不讓人感嘆這一切來得如此之快。
筆者認為,中國的CPI之所以跌破2%大關,源于豬價的低迷,因為在中國CPI的構成中豬肉價格占到了10%的權重。據測算,2014年每養一頭豬約虧損158元,打破了之前2006年年均虧損22元的歷史記錄。而與豬價低迷形成對比的是,玉米價格在2014年8月、9月創出歷史新高,達到2.8元/公斤,這使養豬業雪上加霜。
業內專家預計,像2007年、2008年和2011年一樣的豬價暴漲,以后不會再現,即使明年豬價進入上漲周期,其漲幅因缺乏動力而顯得較為平緩,100-200元/頭的均衡盈利可能就已達到預期!所以明年物價大幅上漲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我覺得,油價的大幅下跌,將進一步引入輸入性通縮,盡管發改委兩次上調燃油消費稅,但是低通脹的陰霾乃揮之不去,它將會成為明年中國經濟明年最大風險。
首先,央行在貨幣政策方面將陷于兩難境地。一般世界各國應對通縮,都采取寬松的貨幣政策,再配以積極的財政政策。所以,很多學者認為,為了抗通縮明年央行可能將數次降準降息,從長期來看我國的貨幣政策放松空間很大。但事實上,我們看到這次降息之后,各項經濟數據,包括PPI指數在內仍然低迷,而被喚醒的卻是A股市場瘋牛病式的狂漲。
現在央行面臨兩難境地,如果繼續采用降準降息方式,并不一定能達到惠及實體經濟的效果,而且人民幣貶值的速度會加快,這不利于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但若是不降息降準,顯然僅靠定向降準的“滴灌”方式,無法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更何況,如果現在連續降息降準,而明年美聯儲開始宣布加息,屆時隨著美元走強、中美息差收窄,大量海內外資金流出中國,屆時我國的央行還拿什么來降?所以現在不降準,可以靜觀時局變化,為將來貨幣政策調控留有余地!
筆者認為,靠降息降準無法根治實體經濟的通縮問題,中國政府必須采取積極金融改革措施,激活存量資金,引導其流向實體經濟,從而降低其融資成本:其一、遏制股市、樓市價格的過快上漲,引導信貸資金流向中小企業。其二,加快利率市場化改革步伐,一切由價格由市場來定,而不是將廉價信貸資金流向國有部門。其三,支持互聯網金融、民營銀行、債券市場、三板市場、PE/VC的發展,通過盤活社會資金,引灌中小微企業。
再者,中國經濟下行下力之所以大,一方面房地產市場下滑,影響了周邊很多行業,另一方面今年政府大規模投資減少,也拖累了需求增加。當然由于國際經濟形勢不景氣,中國出口貿易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這就直接導致很多行業處于虧損邊緣,像鋼鐵買出白菜價格,70%的煤炭企業出現虧損就是明證。
筆者認為,我們應該淡化對經濟下行的關注,因為今年第三產業特別是互聯網的興起,使得中國雖然經濟下行,但就業目標卻已提前完成。特別是今年雙十一、雙十二電商造勢,推動了民間消費能力的急劇上升。所以,如何政府明年應通過一系列的改革,來重新分配GDP蛋糕,通過增加國民收入、完善社保體系、拓寬消費渠道,這樣使老百姓敢消費、能消費,屆時中國消費啟動了,低通脹問題就迎刃而解。
最后,通縮周期極易引爆潛在的金融風險。在經濟高增長時期存在的金融風險,一直蟄伏和掩蓋著,而到了通縮期往往就會像多米諾骨牌一般暴發。銀監會披露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三季度末,中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達7669億,較上季末增加725億,增加速度創2005年以來新高。這也是不良貸款連續第十二個季度上升。
目前看來,制造業的不良貸款率最為明顯,特別是光伏、鋼貿、煤炭等行業,很多銀行深陷不良貸款上升的困境之中。此外,房地產金融風險正在驟然上升,11月我國房地產業發展景氣指數為94.30,已經超過歷史最低點,而且還在繼續下滑。國家統計局數據又顯示,今年11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創下新低。
筆者覺得,經濟下行倒不是很可怕,但是經濟下行時之前所積驟的金融風險卻不容小覷。最近,決策層推出了存款保險制度和房貸證券化(MBS),這兩項改革措施,其實都說明了潛在的金融風險正在上升。所以對于央行和銀監會來說,2015年如何在經濟結構調整之時,控制住一系列潛在金融風險,將其危害程度降到最低,乃是其明年工作的當務之急。
目前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大,且PPI、CPI都已顯示中國已步入通縮周期,預計抗通縮將成為明年央行的首要任務。為啥說低通脹是中國經濟的最大風險?因為低通脹意味著通縮來臨,而一旦步入通縮周期,無論是貨幣政策拿捏、金融風險控制、穩住增長都會相當艱難!也難怪有些專家指出,通脹要遠比通縮更容易治理!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