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保險制度出臺 怎樣存錢最安全?
昨日,國務院正式發布《存款保險條例》,該條例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這標志著中國醞釀了21年之久的存款保險制度正式實施。根據條例,最高償付限額為50萬元,且明確7個工作日足額償付。據央行測算,這一標準可以覆蓋99.63%的存款人的全部存款。
業內專家紛紛拍手稱好,他們認為《存款保險條例》的落地,給市場帶來三大利好:其一,過去銀行放貸,出了壞賬甚至倒閉,皆由央行背書,現在銀行要為自己的行為而負責。央行不再是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潛在擔保人。其二,可以加快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推進,使各類金融機構均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充分參與市場化競爭。其三,該條例是對大多數儲戶的利益給予了真正的保障,并且防止出現大規模的擠兌現象,對穩定金融秩序有著積極的意義。
不過,筆者覺得《存款保險條例》的推出從某種程度上加快了我國金融改革的步伐,但也存在著三大隱憂:一方面,各類銀行被強制繳納保險費,最終利潤會受到侵蝕,對其業績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影響。另一方面,有了存款保險機構來墊背,部分偏好風險的銀行可以通過高息向存款人攬儲,再向高風險的借款人放貸,可能會導致更高的金融風險。更為關鍵的是,如果真的發生了系統性金融風險,最終出面來維持金融系統穩定的恐怕還是央行。
其實,存款保險制度起源于上世紀30年后大蕭條之后的美國。自此之后,美國確實沒有發生過類似的危機。目前世界上已有11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存款保險制度,其他國家在存款保險領域有著豐富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鑒。目前筆者就廣大儲戶的各種疑慮總結一下,一一給予解答。
問題一:在銀行存款超過了50萬該咋辦?
國務院法制辦、中國人民銀行負責人強調,實行限額償付,并不意味著限額以上存款就沒有安全保障了。條例規定,存款保險基金可以用于向存款人償付被保險存款,也可以用于支持其他銀行業金融機構對有問題的銀行業金融機構進行收購或者風險處置。
按照已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的國家和地區的經驗來看,在多數情況下,先由其他合格的銀行業金融機構對出現問題的機構進行“接盤”。收購或承接其業務、資產、負債,使存款人存款轉移到其他合格的銀行業金融機構,從而儲戶的利益繼續可以得到保障。所以在中國,即使出現了有問題的金融機構,也會有其他銀行業接盤,大儲戶的利益肯定會受到保障的。
當然,在國外如果確實無法由銀行業金融機構收購、承接的,才按照最高償付限額直接償付被保險存款。此外,超過最高償付限額的存款,可以依法從銀行業金融機構清算的財產中受到補償。
問題二:怎樣存錢才安全?
對于中老年儲戶來說,可以采用分散存款的辦法。比如300萬元的存款,如果分在6家不同的銀行每家存50萬元,那么按照條例規定,就都能夠享受全額保護。
不過,筆者還是覺得把錢存在五大國有銀行更加安全,其他的銀行也可以存款,最好是16家上市銀行,因為它們的規模還相對較大。雖然目前銀行業的不良貸款率正在上升,但是如果真的是五大行都出現了兌付危機,這意味著中國的金融體系的崩潰,這種可能性幾乎不存在。
問題三:在什么情況下儲戶有權要求陪償?
條例明確規定存款人有權要求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使用存款保險基金償付存款的情形:一是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擔任投保機構的接管組織;二是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實施被撤銷投保機構的清算;三是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對投保機構的破產申請;四是經國務院批準的其他情形。為了保障存款人及時獲得償付,條例還明確規定,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應當在上述情形發生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足額償付存款。
雖然存款保險制度出臺,但存款保險條例只能對銀行破產情況下儲戶的存款起到保護作用,有三種情況《存款保險條例》卻“保不了”。其一,近來時常發生銀行存款丟失案件,儲戶存款的丟失往往是銀行內部信息系統、管理及監管方面的問題,是銀行的“內鬼”監守自盜所為,并非銀行出現真正的經營危機。所以,雖然存款保險條例出臺了,但若發生儲戶存款丟失案件,儲戶的利益還應該由銀行與儲戶協商解決,由銀行方面對儲戶的存款丟失負擔相應的責任,而不是存款保險公司。
其二,銀行理財產品出現本金虧損、收益不達標或者理財變保險,這屬于銀行經營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存款保險對銀行的理財產品無法提供保障的。所以理財產品不是存款,存在著一定的風險,大家要切記。其三,銀行代售理財產品(比如債券、基金、保險、信托等)出現兌付危機、資金虧損,如果此類產品出現兌付危機,存款保險條例也是保不了的。
存款保險條例推出后,就意味著利率市場化的加速推進,這對于銀行業來說好日子到頭了。中國銀行業需要盡早對產權結構、公司治理、內部控制、信息披露、風險管理等方面進行相應的適應性安排。而對于大儲戶來說,最好多找幾家銀行存款,要找就找五大行,這樣風險就會相對小一些。同時對那些存款丟失案件、銀行理財產品、銀行代售的理財產品,這三項出現問題,存款保險公司是不會負責賠付的!大家要牢牢記住。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