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復蘇還要看中印兩國臉色?
世界銀行(世行)最新發布的《大宗商品市場展望》,預計在市場供過于求、經濟下行、美聯儲加息預期升溫和美元持續走強的交叉影響下,今年下半年大宗商品市場的頹勢仍將持續,真正復蘇或將到2016年。報告還預計,較之2014年,2015年能源類跌幅將達39%,非能源類下跌12%,其中金屬價格跌幅為17%(4月的預測為12%),黃金或下跌12%,鐵礦石跌幅更高達46%。
世行對國際大宗商品的悲觀預期并非空穴來風。近期,大宗商品價格全線走低,年初風頭正勁的金價此前更一度出現“閃崩”。7月27日,原油、銅、天然氣、鉑金、玉米、大豆、小麥等大宗商品延續跌勢。下半年,大宗商品是否會“利空出盡”、重拾升勢呢? 世行將希望落在了中國和印度兩國的身上,因為中國和印度的需求將左右著國際大宗商品的價格。
很多人會奇怪,國際大宗商品的現貨和期貨價格不是一直被美元走勢和華爾街大鱷操控的嗎?大宗商品市場能否艱難復蘇,世行為何還要看中印兩個大國的臉色?
我覺得,不管是美元強弱,還是華爾街對大宗商品價格操縱也罷,任何商品價格的基本走勢還要看供需情況,而華爾街金融巨頭們只是從中扮演推波助瀾的角色而已。那么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真的要看中印兩國的臉色嗎?我覺得這個結論并不全面。
首先,中印兩國的經濟增速和人口增長趨勢,讓世行看到了大宗商品價格回暖的可能。就經濟增速而言,2002~2012年,新興市場年均增速達6%,勢頭為過去40年來之最。相較之下,中印兩國同期年均增速分別高達10.3%和7.4%。就人口變化而言,截至2014年,兩國總人口占全球1/3,兩國GDP占全球1/6。
不過,世行似乎對中國需求對大宗商品價格影響過去樂觀。一方面,就增速預期而言,中國增速將在2017年放緩至低于7%的水平,此后,中國也將不斷從工業驅動增長模式向服務驅動增長模式轉型,因此金屬消費量將放緩。相比之下,到2017年,印度增速仍有望維持在7%以上的水平。
另一方面,世行報告還表示,根據聯合國人口統計數據,中國人口增速預計將在未來十年間不斷放緩至年均0.3%水平,印度人口增速將快于中國,約在未來十年保持1%。而筆者認為,中國人口增速放緩,印度人口快速增長,只是對國際農產品的價格存在較強支撐。而對于能源和貴金屬價格影響并不會很大。
再者,世行看上中印兩國是支撐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生力軍,主要還是中印兩國距離發達國家人均大宗商品消耗量的潛力。當前,在一次能源方面,中國仍遠遠低于OECD人均消耗水平,金屬消費量則持平;印度在一次能源、金屬、谷類、食用油方面都大幅低于OECD和世界平均水平。從理論上說,中印兩國在人均消耗大宗商品方面只要接近發達國家水平,國際大宗商品的價格還會重拾升勢。
但是筆者覺得,受累于去過剩產能和中國需求放緩,短時期內,貴金屬價格出現反彈的希望渺茫。一方面,由于澳大利亞和巴西新增產能和中國需求疲軟,使得鐵礦石價格很難看到回升的希望。此外,錫價預計將下挫30%,鋁、鉛、鋅、銅等價格都或將持續下行,這一判斷主要緣于當前的中國的庫存、產能過剩。
另一方面,由于此前股市的火爆、樓市回暖、人民幣匯率趨穩等因素,降低了黃金對中國投資者的吸引力,觀望氣氛較強;相比之下,印度在傳統上偏愛黃金,視其為實際貨幣,加之印度盧比貶值,黃金消費十分可觀。不過,季風氣候對印度黃金需求影響較大,由于天氣將影響農作物,所以印度人的農業是否豐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國際金價的波動。
最后,中印兩國對石油等能源價格的影響還是偏弱。國際油價的走低,與強勢美元和OEDC增產有關,與中印兩國的消費需求影響有限。就石油而言,全球年均增速料同比上升1.5%,或140萬桶/日,但值得注意的是,從去年下半年至今年年初,油價近乎“腰斬”。此后,三大主要OEDC地區產量有望創自2005年來的最高紀錄。全球石油需求在2016年料將放緩至1.3%,或120萬桶/日。
同時,由于國際原油價格的走低,對其他能源也起到了拖累影響。天然氣價格在今年二季度暴跌13%,日本液化天然氣(LNG)的進口量暴跌31%,主因是油價走低的滯后效應。世行預計今年天然氣價格在三大主要市場仍將大幅下挫,分別為美國(-36%),歐洲(-24%),日本(-35%)。所以大宗商品中的能源類價格暴跌主要還是美元走強,石油供大于求所致。
當然,鑒于中國社會各層對霧霾天氣深惡痛絕,大家開始重視對環境的保護,這使煤炭進口量銳減,中國消耗量占全球1/2的熱能炭(thermalcoal)價格在今年二季度下挫4%,受累于中國進口量的顯著下滑。所以有報告就預計,煤炭價格將在2015年下跌17%,未來增幅也或將為歷年來最低。
世行的報告指出,國際大宗商品的價格要看中印兩大人口大國的臉色。這個結論是存在瑕疵的。僅從中短期趨勢來分析:在能源領域,美元強減和OECD增產仍然對油價起到主導地位;在工業金屬(包括鐵礦石)和煤炭這塊,中國需求決定了其未來的價格;而印度則對黃金、農產品等大宗商品價格起到了較大影響。鑒于中國經濟正在由工業驅動向消費驅動轉型,所以未來國際大宗商品從整體上看,還是難以走出熊市的格局。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