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SaaS之殤:差距是如何被一步步拉大的
(圖片來源:攝圖網)
作者武占國 來源|市值榜(ID:shizhibang2021)
|GUIDE|
■ 中美SaaS產業差距有多大?
■ 差距從何而來?
1954年,一枚氫彈在比基尼島爆炸,4年后,以研究壓倒性優勢技術為目標的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成立。
后來在該機構的主導下,互聯網、全球定位系統相繼開發完成,再到后來,這些技術的大規模軍轉民,拉開了美國互聯網產業的投資熱潮。
自那時開始,美國的信息技術產業就已經走在了全球前列。接下來的幾十年里,從計算機系統到手機系統、再到云計算底層基礎設施,美國一直占據這種領先地位。
以云計算為例,雖然中國市場在近年來發展迅猛,但IaaS市場規模仍落后于美國——根據Statista數據,美國公有云IaaS市場在2020年達到290億美元,是中國的2.6倍;根據麥肯錫數據,2018年約60%的中國企業沒有使用云計算,而美國這一比例為30%。
再進一步,這種差距在以IaaS為基石的SaaS產業,也體現得很明顯:
到2022年底,中國SaaS市場規模只是美國市場規模的8.3%,兩國排名前10的SaaS上市公司市值相差17倍;
國內上市軟件企業中市值最高的公司金山辦公,與美國市值排第一的SaaS上市公司Adobe,市值差了5倍。
認識到這種差距,有助于我們更好地抹平這種差距。本篇文章,市值榜聚焦SaaS產業,試圖回答以下問題:中美SaaS產業差距有多大?差距從何而來?
01
中美SaaS產業差距,可能比你想象的大
從源頭寫起。
1979年,首款文字處理軟件WordStar在美國誕生,1983年,微軟推出文字處理軟件MS-Word。而到了1988,金山創始人求伯君才花了500多天,敲了10幾萬行代碼,研發出了WPS,創立了金山公司。
差距當然不只體現在時間上。WordStar誕生前的1971年,美國第一臺真正個人計算機——Kenbak-1誕生,這同時意味著基于個人電腦的操作系統Dos系統的誕生,后來在美國個人電腦市場的良性競爭中,操作系統也從Dos變成了微軟的Windows和蘋果的Mac os。
而中國市場由于沒有自主的操作系統,長期以來,在軟件行業競爭中,都相對被動。
這也是為什么,盡管WPS早期巔峰時曾占據國內90%以上的市場份額,但隨著Windows取代Dos(WPS早期基于Dos開發),Office辦公軟件反而成了勝者。
時至今日,作為國內SaaS辦公軟件的代表、上市軟件企業中市值最高的公司,金山辦公的市值一直維持在2000億左右。而美國市值排第一的SaaS上市公司Adobe市值高達2000億美元,換算成人民幣市值超過1萬億。
差距,是被一步一步拉大的。而且,這種差距也不僅僅是兩家企業的差距,而是整個SaaS產業的縮影——中國SaaS企業和美國SaaS企業,無論是在市場規模層面,還是在市值方面差距都不小。
從市值來看,中美兩大市場的SaaS公司在資本市場的表現,差異明顯。
2022年,中國SaaS排名前10的上市公司總市值約612.2億美元,美國排名前10的上市公司總市值超過萬億美元,為10963.2億美元,總市值相差了17倍。
再將統計范圍擴大,2022年中美排名前50的上市公司總市值,也相差了17倍左右。
再來看市場規模,中美兩大市場的差距也很明顯。美國是中國的12倍。
到2022年底,美國公有云SaaS市場規模已達980億美元,而中國公有云SaaS市場規模只有570億元人民幣,規模只是美國市場規模的8.3%。
全球主要50國中,從企業收入規模來看,SaaS企業創收最多的是美國,占約65%的市場份額,中國只占2%。
舉個例子,去年金山辦公的收入只有38億元,遠不如微軟Office 的170億美元的收入。支撐金山辦公SaaS化的金山云,去年也是虧損26.58億元。
再將眼光聚焦到全行業,更常態的是,中國很多SaaS企業都不賺錢,據市值榜統計,港股SaaS上市企業中有一半是虧損狀態。雖然美國SaaS企業也有前期虧損,但是并不影響投資機構對他們前景的看好,紛紛給出了更高的市值。
此外,SaaS在美國已滲透到各行各業,整體滲透率高達70%,而中國滲透率只有15%左右,也就是說美國100家企業有70家會用到SaaS服務,而中國只有15家。
02
能打的SaaS企業太少了?
在很多領域,中國都已經是全球最大的市場,這往往意味著更多的企業數量、更活躍的商業氛圍。
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全球范圍內,擁有SaaS企業數量最多的是美國,它占了全球企業數量的53.4%。做個對比,中國占比只有2.6%。
不過,數量少本身不是問題。美國大部分SaaS企業成立于1999年后,在歷經8~10年的成長,很多企業成功上市。國內目前以SaaS為主要盈利模式的企業較少,上市SaaS企業數量也較少。
關鍵在于,能打的SaaS企業太少了。
第一,中國很多SaaS企業,在供給端缺乏能和客戶業務深度融合的標準化產品。
國內很多SaaS企業的交付更聚焦在成交上,而不是打磨產品上。他們對交付的理解,也大多停留在IT層面。
他們講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反正客戶初始部署,不需要花多少錢,先給客戶上吧,產生實際業務和增量,次年續費,產生訂閱,如果沒有,客戶覺得也花不了多少錢。
對于較大的客戶,國內龍頭SaaS企業,交付大多僅僅是定制化開發,而沒有提供標準化產品的能力。以成交為目的定制化開發,雖然從某種程度解決客戶的需求,但是很難幫助客戶解決業務中的痛點。
如果可以建立像國外SaaS企業的標準化產品,在滿足客戶某種程度的定制化開發的基礎上,將主要精力放到打磨產品解決行業痛點上,這樣可以滿足同行業更多的企業需求,在擴大規模的同時,也能降低研發成本。
第二,即使SaaS企業有了建立標準化產品的理念,但是在營銷上還是傳統的營銷理念。
Salesforce創始人貝尼奧夫曾說過,to B最好的營銷模式是活動營銷和內容營銷,國內SaaS企業對于營銷的理解還處于初級階段,很多中國SaaS企業依然采取大客戶+地推模式,找大量銷售人員,用人海戰術增加營收。
客戶運營方面,國內SaaS企業幾乎沒有,而國外的SaaS企業在銷售環節開始就建立了精細化分工。
比如有線上銷售經理(AE)、大客戶經理(AM)、業務開發代表(BDR)負責銷售,簽了第一期合同之后90天內,客戶成功經理(CSM)就開始介入,不斷向客戶證明產品和服務的價值,進行基于客戶全生命周期的運營,充分挖掘客戶客戶終身價值(LTV)。
精細分工的目的就是降低客戶獲取成本(CAC),讓客戶產生穩定的月度經常性收入(MRR)或年度經常性收入(ARR),從而可以增加續費和續訂率,還能完成交叉銷售和向上銷售。
03
尚未發掘的付費意愿,是另一道坎
十年前,美國瀏覽器之父、著名投資人馬克·安德森就提出“軟件正在吞噬世界”。C++語言發明人Bjarne Stroustrup也指出:“人類文明運行在軟件之上。”
創立云計算飛天系統的王堅院士,認為云計算以后就是像電一樣的互聯網基礎設施,業務員直接通過業務模式進行編程,以后編程將變得非常簡單。
而建立在云計算基礎上SaaS,即是云端軟件服務,周鴻祎在2022年人工智能大會曾稱:SaaS則是助力中小微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的殺手锏。
可見軟件和SaaS對于世界的重要性。但為何在中國市場,SaaS的滲透率還僅僅停留在15%左右?
第一,國內IaaS發展仍滯后于美國。
美國快速發展IaaS層基礎設施,強有力地支撐著SaaS的開發和應用,讓企業客戶對資源共享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B端企業用戶越發明確的理解SaaS的便利性,并形成了高度的用戶粘性。
同時,基于公有云的SaaS逐漸盛行,也進一步促進云計算技術發展。兩者形成了良性循環。
相比之下,在國內市場IaaS雖然發展迅猛,但依然滯后于美國市場,這同樣會影響到SaaS軟件滲透率的提升。
第二,付費意識還未充分培養起來。
海通國際證券在一份研報中指出,中國軟件滲透率仍然很低的部分原因在于,長期以來,中國市場勞動力成本相對低廉,企業傾向于為人力資源而不是軟件付費。
據其測算,2021年美國軟件收入占GDP的比重約為1.27%,而同年中國僅為0.14%。
與此同時,中國軟件在使用量上的增長也慢于美國。近五年,中國軟件收入占GDP比重僅增長了0.04個百分點,而美國增長了0.15個百分點。
根源則在于,在技術引領的西方,更早的工業化催生了信息技術革命。所以對于軟件付費的認知和意愿,被教育的相對成熟。
但是,對理論的重視向來比較落后的中國,工業化比較晚,時間也比較短,很多龍頭企業,還沉浸工業化紅利中,而中小企業,依然在渴望抓住風口,快速暴富中。
第三,中國企業客戶的IT預算普遍較低。
2022年,IT產業中SaaS的支出對比,美國IT產業中SaaS支出占比為7.2%,而中國支出為2.6 %。
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很多中國企業的盈利能力較弱,這導致他們對IT服務的支付能力,也不及美國市場。
參照海通國際證券,2021年財富500強榜單中,分別有135家中國(含中國香港)公司、122家美國公司入選。其中,中國500強企業平均利潤為35.4億美元,低于美國500強企業51億美元的平均利潤。
也就是說,從需求側來看,中國SaaS產業面臨的挑戰也很嚴峻。
— END —
參考文獻
[1]《干貨!中美SaaS企業,為何差距如此之大?》 華夏基石e洞察
[2]《從全球視野破解中國工業軟件產業發展之道》 數字化企業網e-works
[3]《為什么是美國軍方支付了巨額沉默成本才成就了IT產業與資本爆發?》 師帥論道 對話溫鐵軍
[4]《五角大樓之腦: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不為人知的歷史》 [美]安妮·雅各布森
[5]《2023年雷軍年度演講:永遠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將發生》
[6]《雷軍的三段人生低谷》 21世紀經濟報道
[7]《對話利馳軟件令永卓:從邊緣走向中心,工業SaaS的黃金十年來了》小宇宙 牛透SaaS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市值榜(ID:shizhibang2021),作者:武占國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