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內16家企業終止IPO 發審會擬本周重啟
發審會預計3月20日重新啟動。目前,已有687家企業排隊等待上會,其中深市創業板233家,深市中小板283家,滬市主板171家。同時,今年已有16家企業撤回IPO申請。
“兩會”已閉幕,IPO重啟話題正成為市場焦點。目前,排隊待審企業已連續14周出現“零申報”。
根據IPO咨詢機構前瞻投資顧問的統計,截至3月14日,IPO候審企業總數為687家,其中深市創業板233家,深市中小板283家,滬市主板171家。同時,上周有3家候審企業撤回IPO申請,今年累計終止審查數量達到16家,包括主板/中小板8家,創業板8家。
新申報項目被暫時羈押 本周擬重啟發審會
雖然從候審隊列表來看,初審企業已經連續14周沒有更新,但是,一位接近監管層的人士透露,實際上,過去“零申報”的14周里,申請材料一直都有上報,但初審前的程序暫停,使該部分申請暫時“羈押”,等待時機到來才公布。
“發審會重啟時間窗口約在3月20日。”上述接近監管層的人士表示,“‘零申報’現象將伴隨發審環節重啟告終。”
而此前,證監會一直在就新股發行體制進行微調,預期此次發審會的重啟將伴隨一些新的發審制度的出臺。
此前,在新的發行體制改革中,對于IPO發審環節的改革核心主要在于:證監會發行監管部門和股票發行審核委員會依法對發行申請文件和信息披露內容的合法合規性進行審核,不對發行人的盈利能力和投資價值做出判斷。以信息披露為中心。
為300余家企業提供過IPO咨詢服務的前瞻投資顧問認為,企業在IPO候審過程中,監管層除了審核發行人的股東情況、財務狀況、法律狀況、業務與技術以外,更重要的是審核其發行方案與募集資金運用情況。尤其是募投項目的可行性、合理性、必要性,以及在新的超募新政之下,發行的新增股份數額上限及老股轉讓的比例上限等,都是影響其發行環節的關鍵數據。
按照監管層此前的口徑,本輪發審會重啟后,發審制度或有一些細節變化,687家IPO待審公司將以何種形式、何種速度通關發審委,還有待IPO發審會重啟時才能得以驗證。
上周新增3家企業終止IPO,年內累計撤回數量達16家
在最新的候審隊列表中,前瞻投資顧問發現,上周又新增了3家候審企業撤回IPO申請,今年累計終止審查數量達到16家,包括主板2家,中小板6家,創業板8家。
擬登陸創業板的深圳市新產業生物醫學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終止前的狀態為初審中,終止時間為3月11日,所屬行業為新型醫用精密診斷及治療設備。
擬登陸中小板的四川龍蟒鈦業,終止前的狀態為落實反饋意見中,終止時間為3月12日,所屬行業為專用化學產品制造業。
擬登陸主板的中國鐵路物資,終止前的狀態為已預披露,終止時間為3月11日,所屬行業為金屬材料批發業、礦產品批發業。
年內終止審查的16家擬上市公司中,在撤回IPO申請之前,有4家企業為初審狀態,7家為落實反饋意見中,廣東凌豐集團、中國鐵路物資2家企業已完成預披露。值得注意的是,南京斯邁柯、遼寧益康生物、廣東珠江橋生物科技等3家公司已經通過了發審會,保薦機構分別為東方證券、宏源證券、德邦證券。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