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百家IPO候審公司將提前預披 發審會重啟在即
證監會本周電話會議要求,已更新財務數據的企業,近期將全部進行預披露。600余家候審公司在面臨更新財報壓力的同時,都需面臨提前預披露并接受公眾監督的緊迫壓力。
截至2014年4月10日,共有675家企業在新股發行通道排隊等待上市,其中,上交所主板候審IPO的公司有168家,深交所中小板有276家,創業板有231家。
而距離2月19日最后一批新股完成IPO發行后,新股發行斷檔已有整整2個月時間。期間,關于IPO重啟、發審會開啟的傳聞不斷,針對新股發行細則的調整也持續推進。
4月17號證監會召開電話會議,要求已預披露的首發企業在兩到三天內補充完年報,并要求這批企業明確是否變更擬上市地和募集資金用途,按照新股改革意見要求落實投資者保護相關措施。而對于已更新財務數據的企業,近期將全部進行預披露。
曾為300余家企業提供過IPO咨詢服務的前瞻投資顧問分析認為,675家企業排隊候審的“堰塞湖”問題,始終是壓在監管層頭頂的大山,而IPO重啟首先要解決的恰恰是這些存量企業。按照證監會的審核程序,此次預披露工作的推進,意味著具備條件的企業將按照正常程序推進后續審核工作。顯然,發審會的開啟,讓IPO重啟的話題更加敏銳。
早在3月7日,證監會副主席姚剛便公開透露,發審會將在3月啟動。但后來因涉及機構合并等工作押后的影響,該時點押后至4月末。而證監會4月16日稱,重啟工作略晚于前期預計工作進程。結合年報復合反饋流程,前瞻投資顧問認為,推至5月中上旬重啟發審會的可能性比較大。
完成年報更新的企業將于近期陸續預披露
證監會本周二要求,已更新財務數據的IPO候審企業,近期將全部進行預披露。
前瞻投資顧問認為,大部分企業的年度審計報告要到每年的3月底才能完成,同時相關的報告提交、復核也需要一定的時間。而目前正處于4月中旬,恰恰是補充年報的高峰期,但預計仍有相當一部分企業無法在本周內及時提交經審計的2013年年報。而一旦預披露,上市地將無法更改,企業也將接受大范圍的公眾監督。
結合證監會最新的“受理即披露”的預披新政,目前IPO候審中的初審企業、落實反饋意見企業,補充年報及募集資金與上市地變更專項說明后,均將進行預披露。從原則上來說,這意味著,除了此前已經進入預披露階段的37家企業,以及已通過發審會的28家企業,剩下600余家候審公司在面臨更新財報壓力的同時,都需面臨提前預披露并接受公眾監督的緊迫壓力。
不過前瞻投資顧問認為,首批集體預披露的名單,可能不會有600余家那么多。因為根據證監會的要求,必須滿足兩個條件:一是在周四前補充2013年年報等材料并更新財務數據的申請企業,二是在周四之前確定上市地點不發生變更的企業。
雖然在第一點上,很多企業可能不存在問題,但在第二點上,面對“首發企業可以根據自身意愿,在滬深市場之間自主選擇上市地,不與企業公開發行股數多少掛鉤”的新政誘惑,部分企業恐面臨動搖。而一旦若上市地點有變更,企業需要調整的申報材料還是非常多的,從提交時間上來看恐怕趕不及,這就會造成部分企業錯失首批集體預披露的機會。
IPO預披露公告已經18個月未更新
預先披露制度,是指申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在按照證券法的規定向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報送有關申請文件,并在其受理后,將有關申請文件向社會公眾披露,而不必等到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對發行文件審核完畢、作出核準發行的決定后再進行披露。
根據證監會2013年6月公布的新一階段新股發行改革方案,擬IPO企業招股書預披露時間進一步提前,實行“受理即披露”,同時發行人及中介機構從披露之日起就須對申報材料的真實、準確、完整負責。
IPO咨詢機構前瞻投資顧問發現,證監會最后一次發布預披露公告,是2012年10月25日,披露的是擬登陸上交所主板的上海相宜本草化妝品股份有限公司(申報稿-補充預披露),此后因為IPO的暫停,斷檔將近18個月。雖然2014年1月有48只新股完成了發行工作,但發審會并未隨之一同啟動,預披露公告也至今未現更新。
證監會本周明確表示,隨著企業補充材料工作陸續完成,具備條件的企業將按照正常程序推進后續審核工作。召開首發企業發審會前五天,證監會將依規定發布會議公告,公布上會企業名單和會議日期等。
“受理即預披露”的新政,將調整原有的IPO審核流程: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