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年輕人都在逃離Facebook 中國的年輕人為什么不逃離QQ?
2014-12-22 20:49:41 責任編輯: 來源:投資界
人們常說,打敗 Google 的一定不是另一個搜索引擎,打敗 Facebook 的也不會是另一個社交網絡。現在,Facebook 面臨的主要挑戰來自 Snapchat。
Facebook 今年剛滿十歲,還是一家年輕的公司。但是關于年輕人逃離 Facebook 的新聞已經出現了不止一次。
彭博社最新的報道顯示,根據調研機構 Frank N. Magid Associates Inc 的報告(我沒能找到這份報告),在使用社交媒體的美國13-17歲的年輕人中,最近3年 Facebook 的使用比例逐年下跌,分別為95%,94%和88%。Facebook 對此不予置評,但此前扎克伯格曾表示,從他們的內部數據看不出年輕人逃離 Facebook 的跡象。
有意思的是,反觀中國市場,騰訊的 QQ 已經有超過15年的歷史,但我們很少看到說年輕人逃離 QQ 的新聞。這是為什么呢?
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是中美互聯網發展的差異(互聯網滲透率),另一方面競爭對手的差異。從大環境看,中國網民數量還有上升空間,這是 QQ 占優勢的地方;從競爭對手來說,QQ得益于騰訊整體的強大,面臨的競爭對手相對較弱。
但我認為,其最核心的原因是,Facebook 和 QQ 雖然同屬社交領域,但卻是截然不同的兩個產品。
人們常說,打敗 Google 的一定不是另一個搜索引擎,打敗 Facebook 的也不會是另一個社交網絡。現在,Facebook 面臨的主要挑戰來自 Snapchat(謝天謝地他已經收購了 Instagram 和 WhatsApp)。
誕生于PC互聯網時代的 Facebook 是一個網站,一個社交網絡,其核心是好友的狀態更新。誕生于移動互聯網的 Snapchat 是一個應用,一個溝通工具,其核心是好友之間的點對點信息發送。
二者最大的不同在是 Snapchat 互動性更強——狀態更新可以一個人完成,但聊天則是兩個人才能聊起來。也就是說,當單個用戶離開 Facebook 的時候,你只是放棄了查看朋友狀態更新,但離開 Snapchat 則是讓朋友也無法聯系到你,往往需要兩個人同時遷移到另一款溝通應用。
這也是 Facebook 和 QQ、微信、WhatsApp 最大的不同,溝通工具更難被替代,也有更強的用戶粘性和網絡效應,所以不易發生用戶流失。
從另一個角度看,互聯網溝通工具誕生的遠遠早于社交網絡,但主流的溝通工具并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比如郵件、QQ、Skype 等(被微軟做廢掉的 Windwos Live Messenger 暫且不提)。反觀社交網絡,從 Friendster 到 MySpace 再到 Facebook 就已經經歷了三波大起大落的浪潮。這也說明溝通工具一旦建立起用戶規模的優勢,更難被擊敗。
如果從社交網絡和溝通工具的不同特點來看,也不難理解 Facebook 為什么要把 Messenger 單獨做成一款應用:趁現在 Facebook 還有大量用戶,將他們引導至以點對點溝通為核心的應用中,并且更好的留住他們。
不過用戶粘性并非判斷一款產品好壞的唯一標準,溝通工具的局限性在于可拓展性較差,也難以找到盈利模式。比如 QQ 當初還差點被馬化騰賣掉,騰訊帝國的建立雖然以QQ為基礎,但這并非騰訊主要收入來源。
再回到 Snapchat 的話,它目前在探索的盈利模式并非點對點溝通,而是在類似微信朋友圈的功能 Story 中加入廣告。而微信朋友圈和Story,其實都是基于溝通應用發展出來的社交網絡。
終于說到微信了。加上朋友圈的微信,已經既是一款溝通工具,同時也是社交網絡。美國年輕人逃離 Facebook 之后可能一半選擇了 Instagram 一半選擇了 Snapchat,后一半會讓 Facebook 擔心。中國年輕人如果開始逃離 QQ,90%可能都選擇了微信,騰訊無須擔心。
這才是中國鮮見年輕人逃離 QQ 的原因吧。或許只有當豆瓣,YY,微博,陌陌,Nice,Same 等足夠強大之后,我們才需要討論中國年輕人逃離 QQ 這個話題。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當前,隨著人工智能和算法的不斷發展,無人駕駛物流...[詳細]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 吳小燕: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析等)
-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 曾鏵: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 李佩娟:2025年中國及31省市母嬰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廖子璇:2025年中國口腔種植市場供給分析:高水平口腔醫師供不應求
- 前瞻產業研究院:2024年中國洗衣機行業市場規模約1600億元 零售市場均價約1000元/臺
- 李明俊:【干貨】2025年絲綢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