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煤制油離商業化運營還有多遠?
2012年煤炭圈中最大的新聞是:“煤老大”神華集團開了加油站,銷售自家生產的煤制油。輿論界甚至用“沖破‘三大油’壟斷”來為這個事件定性。隨著煤炭“黃金十年”的終結,煤炭行業再次被推到十字路口。煤炭企業或主動或被動地踏上了煤化工之路。但是用一種不可再生資源代替另一種不可再生資源——煤制油,從示范階段發展到商業化階段到底有多遠,受到社會各界的輿論。前瞻產業研究院研究員章誦蘭預測,未來五年,中國將重啟煤制油項目,十年后煤制油開始邁入商業化運營。
一、中國煤制油項目試點成果分析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3-2017年中國煤制油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分析,現階段,我國煤制油行業處在大型國有煤炭企業中試點階段。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監測顯示,截至2012年底,已經投產的項目中煤制油總產能為170萬噸/年,其中神華集團居于主導地位,占總產能的74%。根據煤制油項目投產企業的占比,前瞻推算出2012年中國煤制油項目生產油品的總規模達到106.08萬噸,與2011年相比,有所下降。
目前我國獲得建立煤制油項目的企業有神華集團、伊泰集團、潞安集團、晉煤集團和兗礦集團五家。
(一)神華集團煤制油項目
神華集團主要建成并運行了2個大型煤制油項目:鄂爾多斯煤直接液化項目一期工程先期工程(108萬噸/年煤直接液化生產線)、煤直接液化項目一期工程合成油品裝置(18萬噸/年煤間接液化項目)。其中,鄂爾多斯煤直接液化項目被列為國家現代煤制油工示范項目。2012年,神華集團煤制油化工板塊生產各類油品化工品1014.4萬噸。其中,油品89萬噸,合成樹脂97.5萬噸,甲醇215.2萬噸,焦炭482萬噸,其他化學品130.6萬噸。2013年,預計生產油品化工品約1200萬噸。
(二)伊泰集團煤制油項目
伊泰煤制油項目是國家“863”高新技術項目和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煤基液體燃料合成漿態床工業化技術的延伸。伊泰集團間接煤制油項目主要產品有柴油、石腦油、LPG。2011年5-6月,煤制油裝置進行了技術改造,日產量可達570噸以上,比設計值每天480噸高出90噸,年產量可達18至20萬噸。2012年全年裝置長周期安全運行349天,較年初計劃增加16天,年平均負荷達102.67%,日平均產量達492.8噸,累計生產柴油、石腦油、LPG等化工品17.19萬噸,首次超出了年產16萬噸的設計生產能力;累計銷售各類油品及化工品16.9萬噸。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