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新規短期影響有限,長期有利于銀行業發展
對非標準化債權的理財投資進行限制和清理將使得委托貸款和信托貸款這兩類近年來占社會融資總量平均約17%的銀行表外業務增長放緩,從而影響社會總的資金供給。
由于之前銀行通過理財產品投資非標準化債權形式主要是將資金提供給房地產和融資平臺類項目。因此,這兩個領域所得資金將逐漸抽緊。雖然目前銀行可能通過以同業資產配置或通過其他主體持有方式變通,但投向這兩個領域的資金總量下降將是明顯趨勢。
◆ 監管政策前瞻
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近年來,監管層對“影子銀行”的發展逐漸重視,監管層對“影子銀行”在拓展銀行表外業務中蘊藏的風險表達出了深深的憂慮。此次針對理財業務的規范,應該只是開始,未來仍有可能陸續出臺針對其他影子銀行業務的監管措施,如同業業務、信托受益權等。
但是,只要銀行表內信貸供給能力受限制,融資需求存在,則市場最終會找到合適的融資方式為資金配對,對某一個或某幾個產品的規范和限制并不會影響大趨勢,更不用說,對于收入占銀行總收入的比重不到5%的理財業務。
而從監管層的初衷來看,監管影子銀行主要是為了減少風險、規范發展,而不是控制信貸投放、壓縮融資總量。所以,無論是此次理財新規的出臺,還是以后同業業務、信托受益權等監管政策的出臺最終都是為了確保銀行業規范發展、減少風險,最終將有利于銀行業長期發展。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