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建筑發展迅速,投資潛力巨大
既有建筑節能改造推動綠色建筑發展
我國目前既有建筑面積達500多億平方米,同時每年新建16億至20億平方米。我國建筑95%以上是高耗能建筑,如果達到同樣的室內舒適度,單位建筑面積能耗是同等氣候條件發達國家的2至3倍。對既有建筑進行節能改造,節能減排潛力巨大。
“十一五”期間,建筑節能承擔了我國全部節能任務的20%。如果切實執行50%的節能標準,局部地方執行65%的節能標準,那么,到2020年就能每年節約3.54億噸標準煤,占同期國家節能目標任務的30.7%。《2013-2017年中國綠色建筑行業發展模式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分析認為,綠色建筑在實現建筑節能的同時,可為用戶提供一個舒適健康安全的室內環境,代表著世界建筑的發展趨勢,前景十分廣闊。
綠色建筑的優越性推高其在新建建筑中的占比
綠色建筑與常規建筑相比具有“節地、節水、節能、節材”等優越性。隨著未來綠色建筑技術的不斷規模化應用,綠色建筑技術應用成本下降,將使得綠色建筑較于常規建筑的增量成本也有所下降,這將有利于提高綠色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滲透率。我國建筑業尤其是房地產行業新開工建筑面積在2010-2012年保持在15億平方米以上,隨著綠色建筑在新增建筑中滲透率的提高,綠色建筑的新增面積也將大規模增長。
華東地區發展迅速,中西部及東北地區投資潛力巨大
前瞻產業研究院分析發現,當前我國綠色建筑投資熱集中在經濟發達地區,其中以華東地區的江蘇、上海、浙江地區無論是綠色建筑數量還是面積規模占比在全國均占有較為明顯的優勢地位。《2013-2017年中國綠色建筑行業發展模式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顯示,2011年江蘇、上海和浙江地區的綠色建筑數量分別占23.8%、13.9%和6.8%;綠色建筑面積占比分別為26.5%、8.9%和5.4%。與之相對應的是上海GDP、人均收入、購買能力都處于全國前列。華南地區的廣東,湖北地區的北京、天津及河北省地位也較高。以上地區的綠色建筑行業發展較快,經驗較為豐富,政府針對綠色建筑的政策相對其他地區更為系統和成熟,市場需求正規模化形成,綠色建筑增量成本占比較小,成為綠色建筑投資的熱點地區。
此外,中西部及東北地區的綠色建筑發展水平相對較低,但意味著發展空間較大,一旦政府對綠色建筑行業發展的政策形成細則化、系統化、執行有效,這些地區也將成為綠色建筑投資潛力較大的地區。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