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卡殼“最后一公里” 企業探索三大配送模式
2013年,我國快遞市場保持快速發展。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3-2017年中國快遞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2005-2013年,我國快遞業務總量年復合增長率達到34.34%,業務收入年復合增長率達到25.14%。2013年,我國快遞行業業務總量為91.87億件,同比增長61.58%,收入為1441.7億元,同比增長36.62%。業務量與業務收入均為近幾年最高增速。
末端投遞服務水平低,制約行業發展
但在快遞市場快速發展的同時,市場也面臨著多種問題。特別是在末端投遞方面,“最后一公里”已經成為制約快遞行業發展的瓶頸。一方面是由城市新型綜合辦公區的出現,個性化需求旺盛,對快遞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是我國快遞行業發展水平較低,網點布局不合理,快遞服務與消費需求不能有效的銜接。
前瞻產業研究院分析認為,對快遞企業而言,快遞末端投遞存在如下問題:(1)快遞主要利潤來源還是前端個性化配送,快遞末端服務業務基本處于虧損狀態;(2)快遞貨車進城層層受阻,市內堵車也常常發生;(3)人才供給不足,快遞企業缺少專業性的終端配送快遞員;(4)末端網點重復建設,導致末端環節各類運營成本浪費高;(5)一些社區、學校、機關沒有快件集散的場地,快遞員進門送貨難。
對消費者而言,末端投遞服務還遠不能達到消費要求:(1)配送人員服務態度惡劣,與消費者經常產生摩擦;(2)服務不標準,先簽收后驗貨是快遞配送環節的潛規則;(3)不按要求配送,即便快遞企業為客戶提供自選配送時間,如周末、晚間配送,但配送人員只是按照自己的時間與節奏配送;(4)對配送物品亂扔亂放,導致物品毀損現象時有發生,卻與電商企業互相推諉;(5)無視法律,泄露客戶信息。
企業探索三種配送模式,提升末端投遞水平
2013年2月,交通運輸部等七部門公布的《關于加強和改進城市配送管理工作的意見》中提出:“鼓勵快遞企業建設適應電子商務發展的快件配送體系,探索‘倉儲一體化’等新型配送模式,提升電子商務配送水平”。2013年11月,國家郵政局公布《關于提升快遞末端投遞服務水平的指導意見》提出:“引導企業加強自身能力建設;鼓勵企業開展第三方合作模式創新;積極探索和推廣智能投遞”。
前瞻快遞行業報告分析認為,目前我國快遞企業探索的配送模式主要有三種:倉配一體模式、第三方合作模式和智能快遞模式。
1、倉配一體模式
倉配一體模式旨在為客戶提供一站式倉儲配送服務。倉儲與配送作為電子商務末端的服務,主要是解決賣家貨物配備(集貨、加工、分貨、揀選、配貨、包裝)和組織對客戶的送貨。以降低運輸成本、減少銷售機會的損失、提升客戶購買體驗為目的。
由于倉儲需要大面積場地與專業化操作,配送又需要全面的網絡覆蓋與大量運輸工具,因此倉配一體模式對企業的整體實力具有較高的要求。目前,在我國快遞市場只有幾家大型的快遞企業探索這種模式。
順豐速運有限公司主要提供服裝行業與手機行業倉配一體解決方案。圓通目前已在全國12個城市建設了倉配一體化服務,但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申通快遞有限公司2013年1月開通倉儲業務提供倉配一體化服務,主要服務對象為包括電子商務中平臺類企業、平臺內運營商家、獨立B2C等。2013年3月1日又啟動“申通易物流”項目,已擁有上海家化、寶潔、德國雙立人、多美滋等十多家電商品牌客戶。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