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后時代:瘋狂的快遞運送
相關推薦 |
![]() 最新行業動態,解密市場盈利點,把握行業競爭主動權 詳細>> |
“洋快遞”入侵國內市場 快遞行業新一輪 |
“雙十一”快遞包裝垃圾成堆 我國包裝市 |
“雙十一”后時代:瘋狂的快遞運送 |
“雙十一”的余熱剛過,近來討論的熱點不是炫耀淘寶“剁手”多少,就是對“包裹”何時到望眼欲穿。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5-2020年中國快遞企業市場競爭分析及企業競爭策略研究報告》數據顯示,11日當天,淘寶總成交額達571.12億元,同比增長58%,產生包裹2.78億件包裹,同比增長83%,這數字除了說明淘寶“雙十一”的品牌影響力深植人心外,還說明了國人強大的消費能力,難怪馬云也要發聲為“敗家女人”正名。
圖表1:2009-2014年淘寶“雙十一”成交額變化情況(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圖表2:2014年淘寶“雙十一”產生包裹情況(單位:億件)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馬云曾說過不擔心今年的成交額,只是憂心后期的物流配送。相比以往,盡管包裹量倍增,但“雙十一”倉庫爆倉的局面會有所緩解。經過過去幾年的網絡鋪陳與準備,今年“雙十一”的快遞派送在一、二線城市會順利完成,但是三、四線城市則可能出現爆倉,原因在于三、四線城市的物流基礎設施還不夠完善。
為應對雙十一,今年快遞企業新招錄20萬左右快遞員,擴建了轉移中心100余處,增加作業場地近190萬平方米,新增干線車輛1.2萬臺以上,此外,還增加了快遞專用貨機線路40余條,合作航線200余條,并開設高鐵班列3對6列次,運行在京滬線、京廣線,滬深線每天也有3對6列次高鐵在運送快件。據統計,今年共有120萬快遞員加入雙十一。
除了快遞公司提前備戰外,各大電商平臺也紛紛出招為解決爆倉,如利用大數據分配訂單、延長促銷期、門店自提優惠活動等。
圖表3:2014年主要電商平臺“雙十一”防爆倉措施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且不說物流企業和電商平臺如何解決“爆倉”問題,對于網購用戶來說,能在最短時間內收到包裹才算得上是一次成功的網購經歷。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統計,用戶對網購不滿意的原因有一半來自快遞環節。主要是由于快遞企業全部精力都在于如何應對業務量暴增,服務質量難以保障,貨物丟失、損毀、延時時有發生,甚至出現快遞員工盜竊、順手牽羊、掉包等事件。
圖表4:網購不滿意原因分布(單位:%)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圖表5:網購行業對快遞企業的需求分析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所以說,今年的“雙十一”對物流行業是一個挑戰,除了三、四線城市面臨爆倉的可能性較高以外,快遞公司的短時處理能力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除了物流業新增人員、設備、倉庫和提高運能外,未來三、四線城市的物流基礎設施也還有待完善。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