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籽重蹈大豆覆轍 突出國產菜籽油的濃香特色是關鍵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油菜籽豐收的季節,然而油菜籽的產量卻不容樂觀。從國內油菜籽第一大產區湖北來看,2008年湖北地區油菜籽種植面積約1700萬畝,產量約220萬噸,2015年種植面積僅為960萬畝,產量約106萬噸,下降幅度超過50%;而作為中國油菜籽主要產區的安徽情況更糟,油菜籽的種植面積相比2008年減少了60%-70%,產量從最高峰的150萬噸下滑至現在的50萬噸左右,產量也從全國排名的第二位下滑至第三位。業內人士說,2008年,全國油菜籽的總產量約1200-1300萬噸,目前我國油菜籽的產量與2008年相比,下滑了一半左右。
從而美國農業部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2011-2015年,中國油菜籽的產量分別是1342.6萬噸、1400.7萬噸、1445.8萬噸、1460萬噸、1420萬噸。根據美國農業部的數字,中國油菜籽產量過去幾年穩中有增。
圖表1:2011-2015年中國油菜籽產量情況(單位:萬噸)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為何美國給出的數字與業內人士預測的產量相差如此之大呢?一位資深糧油人士說,美國農業部之所以給出上面的數字,主要是采用了有中國官方背景機構的數據。而官方數據的水分則比較大,例如:湖北省油菜辦公布,2014年,湖北、四川等12個油菜籽主產區各類糧食企業累計收購夏季油菜籽349萬噸,比上年同期減少267萬噸,降幅為43.34%。其中,臨時存儲油菜籽收購量為215萬噸,較上年同期減少236萬噸,降幅為52.33%。從國家臨時收儲油菜籽的數量反推全國產量,在業內人士看來,官方數據的準確性要打上大大的問號。因此,我國油菜籽產量下降的可能性更大。
自2008年以來,中國加大了對水稻、小麥等主糧作物的支持力度,對油菜籽也實施了臨時收儲,為何油菜籽種植面積和產量下滑都如此嚴重呢?
首先,在我國油菜籽幾大產區,湖北、安徽和江蘇等地,冬閑田既可以種植油菜,也可以種植小麥,而油菜的每畝收益僅為100-200元,但小麥的每畝收益可以達到500元,因此油菜的種植面積大幅下降,產量也隨著大幅下滑。
其次,由于油菜籽的臨時收儲,國家制定的收儲價格遠遠高于國際市場,便宜的進口菜籽和菜籽油大量流入中國,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食用油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顯示,以從加拿大進口油菜籽為例,價格穩定在4000元/噸左右,而國內的價格在5100元噸左右,進口菜籽擁有1000元/噸的價格優勢,進而導致主要產地和消費地的長江流域不少加工企業處于停產狀態。
雖然,國內油菜籽由于收益等問題導致產量大幅下降,但在四川、云南、貴州、湖南等川菜、湘菜流行的地區,市場對濃香菜籽油的需求保持旺盛,進口菜油不具備濃香的特點,因此四川等地菜籽的種植面積和產量相對保持穩定,濃香菜籽油的價格可以維持在每噸13000元左右的高位。
因此,要拯救我國油菜籽產業,第一,必須讓油菜籽的價格與國際接軌;第二,要突出國產才子的特色,規范發展濃香菜油。
相關推薦 |
![]() 最新行業動態,解密市場盈利點,把握行業競爭主動權 詳細>> |
2014年三季度食用油市場分析 呈大規 |
2014年中國十大食用油公司排名 |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