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農業投入機制改革啟動 有機農業將從中獲益
針對目前部分主要農產品價格內外倒掛明顯、農產品庫存龐大、農民種地收益低等問題,國家在“十三五”期間將進行一系列補貼制度和涉農財政資金投入方式改革。接近期推出的農業補貼改革試點就是一項重要實踐,具體而言,就是將中國目前農業補貼主體的農作物良種補貼、種糧農民直接補貼和農資綜合補貼等三項補貼政策合并為“農業支持保護補貼”,政策目標調整為支持耕地地力保護和糧食適度規模經營。那么作為以規模經營為主、有長遠發展前景的有機農業而言,又迎來了一個利好消息。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有機農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指出:2014年全年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502005億元,增長15.7%,增長放緩。在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中,第一產業投資11983億元,比上年增長33.9%;第二產業投資208107億元,增長13.2%;第三產業投資281915億元,增長16.8%。總的來看,農業投資增速持續處于較高水平。
圖表1:2009-2014年我國第一產業固定資產投資額(不含農戶)及同比增速(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然而我國目前涉農投資存在“小、散、亂”且效果不明顯的問題,有些真正種糧的沒有拿到相應補貼、有些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很難拿到除自己承包耕地之外的補貼支持。這一現狀無疑對以規模經營為主的有機農業產生了限制。
前瞻網有機農業研究報告分析認為,近年來中國有機農業的發展保持了較高的發展速度,產品開發加快,區域比較優勢初步顯現,部分地方已形成有機食品集中產區。可是,資金支持仍是一項發展障礙因素,技術投入不到位、資金鏈不穩固等問題,制約了有機農業的健康發展。
前瞻網有機農業研究報告分析認為,有機農業對于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不但可以提高農業生態資源使用效率,促進出口農產品結構的優化,而且可步階以漸進性地改善生態環境,增加外匯收入等。隨著人們對有機農業和有機食品的深入認識,有機食品的開發已經走過了剛起段時僅對邊遠地區傳統方式生產、新開荒地火野生無污染產品進行檢查認證的時期,逐漸進入了從常規農業向有機生產轉換的新階段。可見有機農業的市場前景是廣闊的。那么對于資金鏈的問題,“十三五”農業投入機制改革將是一利好消息。
相關推薦 |
![]() 最新行業動態,解密市場盈利點,把握行業競爭主動權 詳細>> |
有機農業發展進程加速下的行業現狀分析 |
食品安全問題頻發 有機農業快速發展 |
2014年我國首部農業環境保護法實施助 |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