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勘行業破冰待出
近年來,隨著礦業進入低谷,地勘行業景氣度也略有低迷,然而在新常態下的,傳統行業將繼續承壓,地勘行業也不得不面臨抉擇,迎接新時代的發展機遇,特別是在當前我國全力推進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這一重要歷史機遇下,當中蘊藏著無限商機。同時,隨著中國"走出去"固體礦產資源勘查利用市場的快速發展,中國對外勘查業務已開始形成獨立市場,并處于爆發性增長的初期階段。
市場依舊低迷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地質勘查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近年來,我國地質礦產勘查投入整體保持在1千億元以上。2014年,全國地質勘查投資總額為1120.5億元。其中,油氣礦產勘查投資717.8億元;非油氣地質勘查投資402.7億元。
圖表1:2010-2014年全國地質勘查投入資金及同比增長速度(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圖表2:2010-2014年全國非油氣礦產勘查投入資金及同比增速(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近年來,能源(煤、鈾、油頁巖等)礦產勘查投入資金平均占總量的70.95%;有色金屬礦產勘查投入資金平均占總量的14.52%;黑色金屬投入資金平均占總量的4.05%。從礦類結構分布看,能源是礦產勘查資金投入的焦點。但近年來有色金屬和貴金屬礦產勘查投入資金有逐年增長的趨勢。
圖表3:主要礦類占礦產勘查投入比重(單位:%)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競爭越來越激烈,"一攬子"服務更受青睞
當前社會資金對礦產勘查投入的大幅減少以及地方財政對基礎地質調查投入的大幅減少是造成總體投入下滑的主要因素。并且礦業的持續低迷給行業未來前景抹上陰影,在如此背景下行業企業數量卻依然保持穩定增長的態勢,給行業增添不少競爭壓力。截至2015年5月,我國地質勘查資質單位數量達到2753家。
前瞻分析認為,隨著國有地勘單位逐漸將工作重心由公益性地質工作轉向商業性地勘服務,地質技術服務市場的競爭將越來越激烈。隨著國有地勘單位逐漸將工作重心由公益性地質工作轉向商業性地勘服務,地質技術服務市場的競爭將越來越激烈。與此同時,在礦業投資熱帶動下,行業外企業開始進入這一領域,他們更傾向于選擇一攬子的地質技術服務(比如同時提供地質勘查、鉆探、環境工程等服務)。
圖表4:2006-2015年我國地質勘查資質單位數量(單位:個)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當前,我國經濟正處于轉型調整期,各項改革政策穩固推進,地勘行業也不能在局限于傳統思維,應牢牢抓住"一帶一路"、"互聯網+"等相關戰略投資機會,大力發展創新、加強管理、調整業務結構、把握并購外延發展,增強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挖掘礦產剛需特性下新發展機會,地勘行業必將破冰待發。
相關推薦 |
![]() 最新行業動態,解密市場盈利點,把握行業競爭主動權 詳細>> |
基金成就地質勘查業 |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報告主要分析了全球商業性礦產勘查的發展現狀和前景預測,以及發展經驗借鑒;中國地質勘查行業的發展背景、發展路徑與發展規劃;中國地質勘查行業發展現狀、“十一五”礦...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