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上線官方租賃平臺 打造住房租賃新生態
2017年11月1日,武漢市住房租賃交易服務平臺上線試運行,該平臺由武漢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聯合中國建設銀行湖北省分行共同打造,創新采用“互聯網+住房租賃+金融”模式。
本次上線的主要是住房租賃企業服務管理和政府監管服務兩大子平臺,初步實現租賃企業準入、房源發布、預約看房、合同簽訂、房源驗證、租賃合同備案、辦理入住和退房等全線上辦理,并引入了先進的人臉識別技術,保證個人身份信息的真實有效。
多地上線官方租賃平臺
此前,已有成都、杭州、廣州、北京等城市官方租賃平臺已經陸續上線。
2017年8月21日,成都住房租賃交易服務平臺啟動試運行,平臺功能設計上,主要包括租賃信息發布真實準確、房源便捷化搜索、統一租賃合同、規范租賃交易流程、實行租賃合同的網上簽約和備案申請、實行租賃企業備案制度、強化住房租賃信用管理機制、加強住房租賃市場監測、多部門數據共享,保障承租人享受相關公共服務等。
2017年10月19日,廣州推出的政府住房租賃平臺——“陽光租房”上線。該平臺還設置了“成交價格不得高于放盤價格”和“中介傭金標準明碼標注”等功能,房屋租金和中介服務傭金公開、透明。房屋租賃成交并備案后,租賃雙方還可就此次交易相互評價,系統將自動計算誠信評分。
圖表1:各地官方租賃平臺上線情況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除此之外,佛山市住房租賃服務“全平臺”也將于11月份正式上線;合肥市也開始啟動招標住房租賃交易監管服務平臺軟件,并初步計劃于2017年11月30日前完成研發、通過測試并能上線運行;肇慶、廈門、沈陽也給出了住房租賃平臺的搭建時間表。
政策支持住房租賃發展
早在2015年1月6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了《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指導意見》,提出要積極推進租賃服務平臺建設,大力發展住房租賃經營機構,完善公共租賃住房制度,拓寬融資渠道,推動房地產開發企業轉型升級,用3年時間,基本形成渠道多元、總量平衡、結構合理、服務規范、制度健全的住房租賃市場。
再到2017年7月20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九部門下發了《關于在人口凈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通知》,并選取了廣州、深圳、南京、杭州、廈門、武漢、成都、沈陽、合肥、鄭州、佛山、肇慶等12個城市作為首批開展住房租賃試點的單位。
近年來,我國政府陸續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來扶持、規范住房租賃市場的發展。
圖表2:近年來住房租賃相關政策發布情況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此外,各地方政府也在加快住房租賃相關政策的落地。2017年8月18日,南京市政府公布了《南京市住房租賃試點工作方案》,明確住房租賃試點的主要任務,包括培育租賃市場主體、建設住房租賃服務監管平臺、拓寬租賃住房籌集渠道等。
2017年9月15日,上海市政府印發了《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本市住房租賃市場的實施意見》,要求增加各類租賃住房供應,促進購租并舉住房體系建設,多層次、多品種、多渠道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充分發揮租賃住房高效、精準、靈活的特點,滿足不同層次、不同人群住有所居的需求;到2020年,基本形成多主體參與、多品種供應、規范化管理的住房租賃市場體系。至此,四大一線城市已全部出臺租賃新政,二線城市中,沈陽、武漢、合肥、成都、鄭州、南京等地也先后出臺了相關政策。
圖表3:地方政府住房租賃相關政策發布情況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住房租賃迎來“新生態”
官方租賃平臺陸續上線,對于解決住房租賃市場信息不對稱、價格不透明、信用不完善等方面的問題有促進作用。以北京市住房租賃市場為例,二房東等高信用風險渠道占比較大,除了存在毀約風險外,也不能提供高品質的租后服務,而能提供租住保障的專業機構滲透率僅占5%。
圖表4:北京市租賃房源渠道結構(單位:%)
數據來源:鏈家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據悉,多地的官方租賃平臺都引入信用管理。如成都提出建立住房租賃信息發布和審核標準,建立經紀機構、住房租賃企業及從業人員等各類市場主體的信用管理體系,建立“紅名單”和“黑名單”制度。
杭州將在全城引入“信用租房”,可租房源、租客、房東以及中介服務人員都將對應一套完善的信用體系。信用好的租客不僅可能免交押金,還有可能按月繳納房租。如果在租房過程中有惡意失信行為,會影響其信用評估。
此外,官方租賃平臺的陸續上線,還將為住房租賃市場帶來更多的房源進入。隨著租賃市場的發展,未來政府持有房源所占比重將會越來越大,這也意味著官方租賃平臺所發揮的作用也將會越來越大,住房租賃行業將迎來“新生態”。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報告主要分析了互聯網+長租公寓行業的發展背景;國外長租公寓的發展模式與經驗借鑒;中國互聯網+長租公寓的發展模式與創新建議;中國重點城市長租公寓發展狀況與市場前瞻...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