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發展帶動健康體檢,行業有望提速發展
近日,重慶市正在開展居民健康素養調查。本次調查主要針對全市15-69歲的城鄉常住人口進行入戶調查,共調查33228人。此次調查目的在于,掌握目前全市15-69歲的居民健康素養。
隨著時代發展得越來越快,過度勞累的工作與生活的壓力,使人們的身體素質每況愈下,一次居民健康調查,能夠讓人們大概的了解自身身體狀況,但是如果人們想要更加全面的認識自身的健康問題,提前預防或及時治療疾病,那么健康體檢是國人的最好選擇。
居民健康意識產生變化
不同于過去的20來年,人們已經不再吝嗇于自身疾病預防的花費,過去人們只有在疾病發生時,才會花費金錢去治療,一般的小感冒都是“拖著”,或者用“土辦法”治療。
如今隨著醫學模式向以預防為主的健康管理轉移,全社會對烈性傳染病的事前預防、慢性病危險因素的早期篩查日趨重視,整個社會都越來越意識到醫療預防工作的重要性。
目前,國人的健康意識,特別是城鎮居民的健康意識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這種變化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圖表:國人健康意識變化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慢性病在人群中蔓延,健康體檢需求越來越大
截止2016年年底,中國內地城市白領中有76%處于亞健康狀態,接近六成處于過勞狀態,35歲至50歲的高收入人群中,生物年齡平均比實際年齡衰老10年,健康狀況明顯降低。真正意義上的“健康人”比例較低,不足3%。
由于城市環境污染、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不良的生活習慣影響,再加上城市居民健康知識匱乏,尤其是“重治輕防”意識依舊存在,35歲至65歲人群成為慢性病大軍,而城市職業女性中更是有85%處于不同程度的亞健康狀態。
眾所周知,慢性病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發展的過程,定期的健康體檢對于慢性病的預防和早期診治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一些腫瘤疾病的發病早期多數是可以治愈的。總體來看,慢性病發病率的居高不下,使得健康體檢的需求越來越大。
城鎮居民醫療保健消費能力持續增長,行業發展潛力巨大
城鎮居民身體素質的下滑,直接導致中國城鎮居民醫療保健支出水平逐年提高。2016年,全國居民人均醫療保健消費支出1175元,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支出1450元,同比上漲10.67%。在一線城市中,居民醫療保健支出額更高,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7-2022年中國健康體檢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2016年北京市與上海市居民醫療保健支出額已經超過2600元。
圖表:2006-2016年城鎮居民人均醫療保健支出(單位:元,%)
資料來源:衛生部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2016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16元,增長7.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6%,而且城鎮居民醫療保健支出占消費支出的比例,從2011年開始,一直穩定在6.4%左右。增長的消費能力一方面增加了健康體檢行業的潛在客戶群體,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人們的健康體檢消費的支付能力。
總之,支付能力的逐年上升,提高了人們從健康體檢需求變成健康體檢消費的總量。
結合市場需求與消費者支付能力,預測到2023年,我國健康體檢市場容量將超過3367億元,年復合增長率10.98%。
圖表:2018-2023年中國健康體檢市場容量預測(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依靠行業投資優勢,健康體檢成為投資熱點
從病患醫療中分割出來的健康體檢,因其不斷表現出來的市場獨立性和巨大需求,從而形成了一個新興的龐大產業。如果說醫療產業、醫藥產業提供的服務對消費者來說更多是被動消費,那健康體檢服務對消費者來說更多的是主動消費。定期進行健康體檢,提早發現隱患正成為人們一種新的消費需求。由于產業本身具有長遠發展空間,社會資本也獲得了巨大投資機會。
與醫院診療服務相比,體檢服務可以說具有“低投入、高回報”的特點;同時,由于目前健康體檢不屬于基本醫療范疇,尚未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報銷范圍,因而,健康體檢機構基本上是社會資本投資的盈利性醫療機構;體檢服務的特點也決定了其“低競爭、高利潤、穩發展”的經營特點,一般醫療項目能達到15%的利潤,但體檢項目的利潤率平均可達到30%,凈資產收益率達60%。
“全國衛生和健康大會”的召開、”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實施以及“全球健康促進大會”首次落戶中國,所有重量級的會議和部署都彰顯了衛生與健康工作在黨和國家事業全局中的重要位置,健康領域持續升溫,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形成了一個“黃金投資區”,成為一個新的投資熱點。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健康體檢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健康體檢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健康體檢行業未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