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魯家村“公司+村+家庭農場”模式分析
6年前,浙江省安吉縣遞鋪街道的魯家村還是一個出了名的窮村,如今已蛻變為“開門就是花園、全村都是景區”的中國美麗鄉村新樣板。魯家村以“公司+村+家庭農場”模式,啟動了全國首個家庭農場集聚區和示范區建設,將美麗鄉村田園綜合體“有農有牧,有景有致,有山有水,各具特色”的獨特魅力呈現給世人。
魯家村能有今天的成績,得益于其開創性的家庭農場集群模式,即利用本村的4000多畝低丘緩坡,建設18個各具特色的家庭農場,通過社會招商吸引外部資本和專業機構投資運營,帶來鄉村旅游的繁榮,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一、基本概況
魯家村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遞鋪街道安吉經濟開發區東部,占地16.7平方公里。從臟亂差的墊底村到美麗鄉村示范村,村集體資產從2011年不足30萬元增至近1.4億元,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從1.8萬元增至33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95萬元增至3.29萬元,實現了村集體經濟的迅速壯大和農民收入的顯著增加。
魯家村距安吉縣縣城中心僅20分鐘車程,村中有4000多畝低丘緩坡,占村莊面積的九成,魯家村通過農旅扶貧的方式,以土地流轉、開辟家庭農場,把周邊村落納入規劃范圍整體聯動、引入外部資本等措施逐步實現從外部輸血到自身造血,從貧困到富裕的目標。
2017年7月,以魯家村為核心,輻射帶動周邊南北莊村、義士塔村、赤芝村三村,四村總面積55.9平方公里,組團成為首批國家田園綜合體試點項目之一——“田園魯家”田園綜合體。

二、案例解析
1、頂層設計
為建設美麗鄉村,發展家庭農場,魯家村出資300萬元,聘請高端專業團隊,按照4A級景區標準對全村進行規劃設計。先期設置的18個家庭農場,根據區域功能劃分,量身定制各自的面積、風格、位置、功能等。其中包括一個核心農場,位于中心村,其余17家農場錯落有致分布在四周。18家農場分別以野山茶、特種野山羊、蔬菜果園、綠化苗木、藥材等產業為主,沒有一家重復,這是魯家村家庭農場的特色。此外還設計了一條4.5公里的環村觀光線,將分散的農場串點成線,使之成為一個整體。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2、組織架構
魯家村采用“公司+村+家庭農場”的組織運營模式,與安吉浙北靈峰旅游有限公司共同投資成立安吉鄉土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安吉浙北靈峰旅游有限公司魯家分公司,前者負責串聯游客接待場所、交通系統、風情街、18個家庭農場等主要場所,后者利用多年經驗和客源做好營銷宣傳。后來又成立了安吉鄉土職業技能培訓有限公司,為魯家村民、村干部、創業者、就業者提供鄉村旅游方面的培訓。三家公司均由魯家村集體占股49%,旅游公司占股51%。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在農場的投資運營層面,魯家村引入外部資本對農場進行項目投資和運營管理。目前已有10多億的工商資本投資這些家庭農場。
3、分配機制
魯家村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利益分配機制,使得村集體、旅游公司、家庭農場主和村民都能從中獲得相應的收益,調動了各方的積極性。
魯家村建立了合作分紅機制,由村集體、旅游公司、家庭農場主按照約定比例進行利益分配,村民再從村集體中享受分紅。
三、項目規劃
1、總體思路
以遞鋪街道魯家村為中心,聯動南北莊村、義士塔村、赤芝村,打造“田園魯家”美麗鄉村項目,總體布局思路為“一核、兩溪、三區、四村”——
一核:魯家村家庭農場集聚核心區
二溪:魯家溪、梅園溪
三區:家庭農場集聚區、創意農業休閑度假區、生態農林鄉居體驗區
四村:魯家村、南北莊村、義士塔村、赤芝村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村內重點進行農場的建設,達到農村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同步”、農村一、二、三產業“三產融合”、農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以整合農村特有鄉土資源,通過建立新主體、新機制、新模式,充分利用和保護山林田園和鄉村民居的資源優勢,以村內家庭農場集聚區為核心,打通魯家、南北莊和赤芝生態走廊,以線串點、以點帶面輻射帶動魯家周邊南北莊、義士塔和赤芝村,建設集“生產、研學、親子、觀光、養生、休閑”為一體的鄉村旅游示范區,全面構建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和農事體驗于一體,產業布局合理、服務體系完善、農村環境生態的田園綜合體。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