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張圖帶你看懂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No.16 可持續競爭力排名邏輯是什么?
近日,《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No.16——40年:城市星火已燎原》發布,從綜合經濟競爭力、宜居競爭力與可持續競爭力等方面分別對國內城市進行排名。前瞻產業研究院《2018-2023年中國招商引資模式與區域振興規劃分析報告》根據相關數據對其中的可持續競爭力進行解讀。
可持續競爭力:香港等Top7穩定,武漢、成都、珠海等城市排位上升
2017年中國城市可持續競爭力排名中,香港、北京、上海等7座城市延續了2016年的排名;以香港可持續競爭力指數為基數,深圳、廣州、杭州的可持續競爭力指數均有所上升,與香港差距有所縮小。
在2017年可持續競爭力最強的40座城市中,嘉興、鎮江、珠海、東莞等城市排名上升明顯。從可持續競爭力評估體系中的城鎮化率指標,以及各城市研發經費投入強度、科技產業布局來看,珠海、東莞的城鎮化率在這些上升的城市中最高,均超過了89%。2017年,全國研發經費投入強度為2.12%,而武漢、珠海、蘇州等排位晉升的城市研發經費投入強度相對更高,分別為3.20%、2.90%與2.82%。
可持續競爭力Top10排名邏輯
《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No.16》對各城市不同領域的發展數據賦予了不同的權重,進而得出綜合指數排名。前瞻選取Top10城市的主要發展數據進行比較分析。
——人口經濟實力與城鎮化率:澳門、香港最富,北、上人多,港深澳城市管理水平高
一定的人口數量、居民經濟實力以及城市組織管理水平是可持續發展的基本。2017年,澳門、香港、深圳居民經濟實力最強;上海、北京、成都常住人口相對較多,分別為2418.33萬人、2170.870萬人和1604.50萬人,但深圳、廣州、杭州常住人口增幅最大。
2017年,香港、深圳的城鎮化率均接近100%,上海、北北京、廣州等城市的城鎮化率也均在85%以上;而結合澳門的發展程度來看,其城鎮化率應處于較高水平。
——教育&人才大戰:北京高校數量多,廣州在校生最多,深圳筑巢引鳳,北京仍缺勞動力
高校數量、本科生及研究生在校生數量、戶籍人口增量為城市提供了發展動力。截至2017年末,北京普通高校數量達到92所,武漢、廣州位居80所數量檔;廣州以115.8萬本科及研究生在校生人數領跑全國,同樣超過百萬學生數的還有武漢。2017年,各地展開搶人大戰,截至2017年末,深圳戶籍人口新增40萬人,成都、廣州新增36、27萬人;移民香港的內地人約6萬人。
從各個城市的失業率來看,北京失業率最低,為1.43%,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才的供求緊張度。
——科技&創新:北京研發支出投入規模、強度大,上海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高,北京創新成果亮眼
科技創新是經濟發展的核心驅動力。2017年,北京市R&D投入強度達到5.7%,投入規模為1595億元,全年申請發明專利數量達到9.9萬件,均領先全國;上海、武漢、成都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分別為10465.9億元、9479.64億元和9374.8億元,產業升級、經濟轉型成果顯著。
——經濟發達水平:港澳最高,寧、杭發展速度快,杭州文創產業領跑一線城市
2017年,港澳兩地的第三產業比重仍保持在94%及以上,北京、廣州和上海分別位于80%、70%的檔位,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南京、杭州第三產業增幅達到10%,發展速度較快。
文化創意產業是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產生的以創造力為核心的新興產業,其產值占GDP比重在一定程度上亦反映了經濟發達水平。2017年,杭州文創產業產值比重高達24%,文化發展程度高;北、廣、上文創產值比重分別為14%、14%和12%,高于港澳的8%。
——金融&存貸款:上海凸顯內地金融中心帶動作用,北京吸金、擴張力度大
金融為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加速作用。香港為國際金融中心,2017年港股迎來一股新經濟股上市熱潮,下半年再現全民抽新股熱潮,在北水加速流入,及股王騰訊等科技股帶動下,股市牛氣十足。澳門在特色金融產業的發展帶動下,金融領域發展勢頭良好。
2017年,上海金融業產值達到5330.54億元,增幅達到11.92%,凸顯內地金融中心的帶動作用;北京、深圳、廣州金融業產值規模依次位居上海之后。2017年,北京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位居內地第一,對資金的聚集能力最強,金融資產規模擴張力度大;上海、深圳和廣州的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均依次位居北京之后。
——旅游休閑:上海旅游資源豐富,北京旅游消費高,杭州、成都旅游風頭大
旅游休閑產業的發展反映了城市的吸引力,而這一吸引力會持續地為城市帶來經濟收入。2017年,上海旅游總人數達到3.3億人次,北京旅游總人數也達到3億人,二者的旅游總收入分別為5468.8億元和4485億元,旅游資源豐富,帶來的消費收入高。同時,杭州的旅游總人數增幅、成都的旅游總收入增幅達到Top10中最高,說明兩座城市的旅游業發展勢頭正旺。
——上市公司&戰略新興產業:香港最吸引新增內地上市公司,深、滬、京、廣戰略新興布局多
2017年,香港新增151家IPO公司,其中內地公司50家;深圳、上海、杭州、北京分別新增40、38、26、25家IPO公司,而這些城市均為信息產業發達的大都市,資本實力強。
在各城市的戰略新興產業布局中,不難發現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制藥、節能環保等產業均被深圳、上海、北京、廣州等一線城市所重點覆蓋。
——信息網絡:深圳超過北上廣
香港為全球智能手機普及率最高的市場之一,也是上網率最高的城市。截至2017年底,深圳互聯網普及率高達86.20%,高于廣州、北京、上海;同時,深圳吸聚了騰訊、華為、京東等互聯網巨頭在此布局總部或基地,積極發展工業互聯網,信息發達程度高,為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傳輸載體。
注:部分城市數據暫缺,為測算值
綜上,人口數量及城市管理水平、人才后備及科技創新能力、文化文明及城市魅力、金融資產及戰略新興產業、信息及資本流通能力等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對一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產生影響;香港特區領先全國,北上深廣杭穩坐內陸前5的排序邏輯頗有看點。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報告從全球外商直接投資環境出發,分析全球外商直接投資資金流動情況以及相應的投資壁壘;然后分析了國際主要發達國家招商引資模式及經驗,結合國內區域產業運動軌跡以及...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