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國服務器行業大數據需求分析 服務器需求規模攀升
隨著物聯網、電子商務、社會化網絡的快速發展,全球大數據儲量迅猛增長,成為大數據產業發展的基礎。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DC)的監測數據顯示,2013年全球大數據儲量為4.3ZB(相當于47.24億個1TB容量的移動硬盤),2014年和2015年全球大數據儲量分別為6.6ZB和8.6ZB。近幾年全球大數據儲量的增速每年都保持在40%,2016年甚至達到了87.21%的增長率。2016年和2017年全球大數據儲量分別為16.1ZB和21.6ZB。預測未來幾年,全球大數據儲量規模也都會保持40%左右的增長率。在數據儲量不斷增長和應用驅動創新的推動下,大數據行業對服務器的需求量不斷增長。
大數據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服務器需求規模攀升
毋庸置疑,大數據是當今全球營銷界的熱點詞匯。根據Wikibon統計數據,2016年全球大數據硬件、軟件和服務整體市場增長22%達到281億美元,2017年達到320億美元左右,讓大數據成為技術領域更具吸引力的領域之一。
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公布的《中國大數據產業分析報告》數據顯示,中國大數據市場規模從2014年84億元增長到2016年市場規模168億元,2017年234億元,4年期間復合增長率在40%以上,其增長率為國內IT市場規模增長率的兩倍。根據IDC有關大數據相關報告指出,未來十年數據量會增長44倍,其中90%的數據會是非結構化數據,大數據已經成為企業不得不面臨的挑戰。
目前,我國的大數據產業上處于初級建設階段,中國大數據細分市場規模占比中,硬件層規模最大達47%。若服務器應用規模在大數據硬件層中以25%測算,則2017年,我國服務器在大數據領域的市場規模約為58.5億元。前瞻分析認為,2018-2023年,服務器在大數據領域的市場規模將保持30%左右的增速,預計到2023年,我國服務器在大數據領域的市場規模將達到317.5億元。
自建大數據平臺服務器需求結構分化
信息時代,數據儼然已成為一種重要的生產要素,如同資本、勞動力和原材料等其他要素一樣,而且作為一種普遍需求,它也不再局限于某些特殊行業的應用。各行各業的公司都在收集并利用大量的數據分析結果,盡可能的降低成本,提高產品質量、提高生產效率以及創造新的產品。例如,通過分析直接從產品測試現場收集的數據,能夠幫助企業改進設計。此外,一家公司還可以通過深入分析客戶行為,對比大量的市場數據,從而超越他的競爭對手。
出于多方面考量,自建大數據平臺成為眾多企業的選擇之一。根據中國信通院《2018年中國大數據發展調查報告》,六成以上的的受訪企業自建大數據平臺的服務器數量在50臺以下。調查顯示,28%的企業部署的服務器數量在20臺以下,與2016年相比提高了0.5個百分點;服務器數量在20-50臺的企業占比超過三成;部署服務器數量在100-500臺的企業占比達到了17.8%,比2016年上升了1.6%。
由2016-2017年自建大數據平臺的服務器數量比重變化可知,自建大數據平臺向小型與大型分化發展,由此帶來對不同性能的服務器需求量將有所上升。
以上數據及分析均來自于前瞻產業研究院《2018-2023年中國服務器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服務器行業的發展背景、產銷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服務器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服務器行業未來的發展...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