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前瞻之金融科技:金融科技應用落地,深港面臨巨大機遇
金融科技應用:移動支付風暴進入港澳,區塊鏈項目簽約、規劃落地,香港金融科技業態漸入佳境
打造全球領先的金融科技創新示范區,在大灣區內普及移動支付是第一步。2016年8月,騰訊獲得了香港金融管理局頒發的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目前,香港當地用戶可以使用WeChatPay HongKong(微信香港錢包)服務,在微信上用港幣進行線上線下支付、轉賬、收發紅包,也可以通過微信支付出租車費、購買香港地鐵車票等。
根據《粵港澳大灣區跨境支付綠皮書》,2018年上半年,微信支付在港澳地區的支付筆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7倍。同時,廣東居民在港澳地區頻密的往來也為港澳帶來了多元化移動支付、智慧生活的趨勢——在玩樂方面,香港迪士尼樂園內設置了超過280個微信支付接入點;吃喝方面,香港麥當勞與微信支付合作推出自助點餐服務;出行方面,內地游客在香港打車可用微信支付,在澳門可用小程序叫車。香港金融管理局稱,將在2018年9月推出“快速支付系統”,以全面打通不同支付工具運營商和銀行的壁壘,實現即時支付和結算。
區塊鏈在廣東省發展“風頭正盛”。企查貓數據顯示,2017年,廣東省注冊成立的區塊鏈企業數量達2850家;而2018年起至8月初,廣東省新注冊成立的區塊鏈相關企業數量已達到5468家。
2018年3月,廣州黃埔區、廣州開發區舉辦區塊鏈重點項目集中簽約活動,兩個區塊鏈發展平臺、十項區塊鏈項目正式落地,首只專注于區塊鏈產業的風投基金正式啟動,區塊鏈產業從此步入實際發展軌道。
區塊鏈吸引了眾多資本、從業者的投注,廣東省政府也發布了《廣東省數字經濟發展規劃(2018-2025年)》,對區塊鏈的細分領域尤其是金融行業應用的發展做出了指導和規劃。
近年來,香港政府越來越重視金融科技的發展,香港特首在2017年的施政報告里亦多次提到發展“金融科技”的重要性。香港金融管理局表示,銀行業、金融科技界和金管局必須共同努力,改變香港的金融生態環境。
為推動香港智慧銀行的發展,香港金融管理局正積極研究推出開放應用程序接口,將銀行系統和服務更方便地與其他行業,例如生活、醫療保健和零售等的系統聯系起來;同時,金管局與應用科技研究院在香港科學園共建金融科技創新中心,讓銀行在安全可控的環境中,測試創新的金融科技解決方案。
目前,香港科學園內從事金融科技的企業技術研究和應用范圍包括移動支付、P2P金融平臺、財富管理、分布式總賬、云計算和數據分析、網絡安全和生物識別技術、基于區塊鏈的數字身份管理、電子商貿、保險科技等;數碼港作為香港金融科技的大本營,已匯聚超過250家金融科技公司,專注于區塊鏈、網絡安全、人工智能、大數據和程式交易等應用研發,是香港最大的金融科技社群。
金融科技應用實例:騰訊以金融科技解決灣區發展痛點,香港將上線基于區塊鏈的貿易融資平臺并推出快速支付系統
人才是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世界級金融科技灣區的重要因素。2018年6月,騰訊宣布成立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科技創新實驗室和騰訊金融學院香港分院——搭建人才培養和開放式平臺兩大體系,聚焦金融科技行業人才培養,推動人才交流,從而助力大灣區金融科技長遠發展。
在灣區內普及移動支付是“共建世界級金融科技灣區”的第一步,通過微信香港錢包、乘車碼、We Remit等產品的場景落地,騰訊致力于憑借自身積累多年的移動支付能力與香港、澳門區域優勢更好地融合。6月,騰訊推出E證通,在監管各方支持下,優先在粵港澳大灣區試點虛擬多證合一,可以滿足粵港澳居民使用統一數字身份享受多種服務的需求,實現粵港澳大灣區內的互聯互通。E證通當前仍處于測試階段,未來,騰訊還將基于E證通的身份認證能力,在大灣區內提供跨境遠程開戶、掃碼購票、寄快遞等一系列服務。
香港金融管理局即將推出的基于區塊鏈技術的貿易融資平臺,為政府主導的首批旨在升級9萬億美元全球貿易融資行業的最重要的項目之一。這一平臺系統由中國平安集團旗下的金融科技公司金融壹賬通設計,連接包括匯豐(HSBC)、渣打(Standard Chartered)在內的21家銀行。由于注冊新客戶所需的盡職調查成本增加,世界各地的小公司通常難以獲得銀行服務。金融壹賬通的技術能夠以低成本獲取各種公司數據,以評估潛在客戶,這將使該貿易融資平臺能夠承接更多的小企業。
粵港澳互通互聯有利于灣區范圍內個人用戶和各種商戶、金融服務實現互聯互通,也有利于大灣區人們跨區域在生活上享受更多便利。但是,香港在移動支付領域相比內地而言較為落后,香港市民對于隱私、數據的敏感是數據打通的難點之一,需要通過流程機制、手段保障,讓數據安全、數據可信、隱私防泄露;隨著香港政府越來越重視金融科技的發展,近年也急起直追推動金融科技以及移動支付的普及。由此,香港金融管理局將于2018年9月推出FPS快速支付系統(Faster Payment System,簡稱FPS),新系統將全面連接銀行和儲值支付工具運營商,并可提供跨銀行的即時轉賬與扣賬服務。FPS網絡為移動支付在港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FPS網絡將全港主要的銀行賬戶實現互聯互通,可以跟銀行金融機構展開更多金融服務,在金融服務基礎上加快發展香港電子支付。
發展機遇與前景:廣東省產業體系帶來豐富發展機遇,深圳先行開拓新模式,香港全球貿易連接網絡將上線,大灣區金融科技市場規模保守可達2000億
金融科技是金融業未來發展的重要動力,已經成為業界共識;粵港澳大灣區具備條件成為金融科技創新的高地。目前粵港澳大灣區的金融科技創新如火如荼。在香港,良好的管理制度、成熟高效的金融基礎設施、高水平的科技研發能力,有助于其成為金融科技樞紐,而與內地力量的結合,將會使金融科創更上一層樓;監管機構也在力推金融科技發展,今明兩年將陸續推出可以隨時隨地將港元或人民幣轉賬至不同銀行或儲值支付工具的快速支付系統,以及分布式分類賬技術支撐的高效率低風險的“全球貿易連接網絡”。在廣東省內,比較完備的產業體系和諸多制造業企業,為金融科技在實體經濟領域的應用,提供了豐富的機遇;在深圳,移動支付、智能投資顧問、數字貨幣、區塊鏈等金融科技產業正在協助業界開拓新的發展模式,不斷提升區內金融機構及工商業的營運效率。
在共建世界級金融科技灣區的進程中,通過加強深港澳三地綜合實力強大的金融、科技企業合作,以及完善金融科技產業鏈和生態鏈不可或缺的眾多創新性企業的聯動發展,有利于提升深港澳三地在金融科技領域的前沿科技研發能力和全球資源整合能力。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8-2023年中國金融信息化行業市場前景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2017年,中國金融科技產業營收規模達6541億元,預計2020年將達到19700億元。深圳、廣州金融科技發展潛力較大,香港、澳門金融資源比內地更為豐富,按照大灣區內地9市的金融機構吸聚、利用資金在全國占比近10%的比例來算,保守估計到2020年,粵港澳大灣區內金融科技產業營收規模有望趨近2000億元。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報告主要內容:金融信息化行業發展綜述:金融信息化行業研究范圍、產業鏈狀況;行業發展的政策、宏觀經濟、社會需求、技術等環境;行業發展整體狀況:整體運營狀況、發展...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