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前瞻之跨境電商與物流投資:發展趨勢與投資機會前瞻
區域合作&優秀企業案例:粵港跨境貨棧形成良好開局,深圳前海e碼頭創新跨境電商與保稅新零售模式,順豐控股“三網合一”構建大灣區智能物流體系
伴隨著粵港澳融合發展進程加深,在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各個物流環節,粵港澳三地逐步逐漸形成優勢互補、協作互動的良好關系,服務改革開放的大局。如粵港跨境貨棧——廣州海關在南沙自貿試驗區首創的改革創新項目,目的是搭建起跨境貨物的空陸快速通道,實現香港機場與南沙保稅港區物流園區之間一站式的“空陸聯運”,2017年已在廣州海關關區內的佛山國通保稅物流中心(B型)復制推廣。在這一模式下,海關疊加“粵港兩地海關監管互認”“跨境快速通關”等便利措施,貨物運抵香港機場后,可以直接裝車安排轉運至國通保稅物流中心,省去了貨物在香港機場和倉庫、貨主倉庫到運輸代理倉庫之間的環節,最大程度降低倉儲和物流成本,提高運輸效率。
——深圳前海e碼頭:創新“保稅+實體新零售”模式
2017年7月,以e碼頭為主要參與者的深圳前海蛇口自貿片區貿易便利化創新成果落地保利天虹商場“保稅+實體新零售”試點門店。這是前海在已有基礎上推出的跨境進口電商“2.0”版。在“保稅+實體新零售”模式中,試點企業將賣場從地理位置比較偏僻的保稅區搬到人流量密集的市中心;海關、國檢聯合作業,關檢同意貨物憑保出區,開創性地允許對“保稅+實體新零售”貨物先銷后稅、集檢分出,使貿易化得到極大提升;貿易的能量得到了釋放,原有電子商務、實體連鎖零售“涇渭分明”的銷售模式得到了改良,通過跨境電商商務線上銷售、實體體驗、保稅直營、現場店提的商業場景得以實現。
前海“保稅+實體新零售”模式受到其他保稅區試點單位和相關企業的青睞。其中,海南、珠海還與前海e碼頭合作,準備把前海的創新做法復制推廣到當地,為當地群眾提供便利化的購物。
——深圳前海e碼頭:杜絕海淘額度盜用亂象
跨境電商是國家為方便民眾輕松購買海外商品的創新政策。《關于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稅收政策的通知》規定:“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的單次交易限值為人民幣2000元,個人年度交易限值為人民幣20000元。”在這個額度之內,消費者可以隨意在跨境電商上購物,還能享受相應的進口稅收優惠。而超過了限額,就會被電商退單,無法再進行電商海淘。制定海淘減稅額度的政策,原本是為了鼓勵跨境電商的發展。但事實上,存在著通過盜用他人身份證號碼進行下單購買,非法使用他人的海淘額度的現象。
為了杜絕“偷海淘額度”問題,e碼頭與深圳蛇口海關率先實施的海關監管系統與經營企業WMS直聯的創新監管措施,疊加信息化平臺,實現監管機構所要求的三單數據(訂單、運單、支付單)的真實性比對,成功把不規范的下單操作攔截在門外。目前,這一信息化創新成果已經通過實際測試并成功運用于跨境電商平臺。隨著該模式的不斷成熟,將運用到更多的平臺與實際場景中。
——順豐:“三網合一”,將發力大灣區智能物流體系
“天網”、“地網”和“信息網”的三網合一是順豐在業內打造的獨特的開放生態系統。“天網”——公司現在自有飛機44架,是國內全貨機數量最多的貨運航空公司,在空中形成有效的快遞干線網絡;“地網”,是指依托龐大的終端網點,中轉分撥網絡、運輸隊伍、配送隊伍、客服團隊等資源,順豐控股已建成覆蓋全國的快遞網絡,并向全球主要國家拓展;“信息網”則為客戶提供全流程信息監控,并利用大數據分析和云計算技術,提供銷售預測、提前發貨、數據分析等信息服務。
粵港澳大灣區所在的區域,正是順豐起家的華南區,公司在該區域也具有較強的優勢,整個香港市場的快遞業務,尤其是內地香港件,順豐占有較高的市場份額。隨著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的實施,區域內經濟活躍度會進一步提升,各種經濟要素的流動也會更趨活躍,這為順豐帶來了機會。順豐控股將持續加大在自動化物流設備、云計算與大數據分析技術、新一代智能交互設備及最后一公里智能快遞柜、無人機配送等領域的科技投入,提升自動化、智能化水平。
順豐稱,公司將根據自身能力對粵港澳三地快遞物流產品和能力做相應調整,來支持國家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具體包括:隨著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順豐控股將視具體能力建設情況,利用珠海至澳門陸運運力資源,提升粵西至澳門快件物流的時效和質量;隨著未來24小時通關能力建設及公司實際運營能力情況,提升深圳、廣州、中山、東莞等地至香港的即日、次晨及次日的快件物流時效和質量;加大資源投入,提升汕尾至香港、澳門及港澳至粵西等地的快遞時效性。
跨境電商&物流:存在發展短板,須配套服務、產業鏈、供應線協同配合發展
大灣區內跨境電商前景光明、發展愈加火熱,但仍存在著一些發展短板,如企業付匯、結匯難;跨境貿易服務不到位;中小企業為主,品牌號召力不足;產品同質化與企業同質化加劇市場競爭等。以深圳為例,深圳跨境電商平臺不斷增多,商品種類也日漸繁多,然而近三年來針對此類產品質量進行安全監測的結果卻顯示,總不合格率接近三成。
與此同時,粵港澳大灣區的供應鏈物流問題依然存在。一是粵港澳大灣區內存在政策體制差異,粵港澳三地在物流通關政策、供應鏈金融政策、物流業準入等方面存在差異,這對于大灣區物流資源的優化配置帶來了挑戰;二是大灣區內缺乏物流信息共享銜接機制和大數據平臺支撐,由此可能會導致物流體系低效率運轉;三是灣區內物流企業協作水平不夠高,不利于促進大灣區物流業的錯位發展與協作能力。四是大灣區物流業健康發展的法律及營商環境協同性還不夠,物流技術標準不統一,在過關時可能會面臨標準不一帶來商品滯留等問題,降低了物流效率。
由此,粵港澳大灣區的跨境電商與物流還需在如下方面進行改善。
完善跨境電商配套服務。打造跨境電子商務綜合示范區,加快建成集保稅展示、物流、交易、服務于一體的電商港,及倉儲物流設施。近幾年來,跨境電商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展,在粵港澳這樣一個大背景下,可借助香港全球市場網絡及澳門輻射葡語國家市場優勢,加強粵港澳的經貿服務合作與對接,從而強化廣東國際商品的中轉集散功能。
構建粵港澳“外貿+互聯網”產業鏈。完善的電子商務共享技術,可提高商貿業的標準化、智能化。電商港的建立為“外貿+互聯網”產業鏈提供前提條件,發展該產業鏈可吸引各種發展完善的電商企業,從而促進網上國際貿易和離岸貿易的發展。在創新監管模式、發展模式上,發展線上進出口貿易應用系統,完善跨境電商清關的便利化措施。
打造世界級灣區供應鏈。近日,深圳海關、前海管理局稱,跨境電子商務質量安全風險監測(深圳)分中心已獲批準設立,目前深圳已建立跨境電商商品追溯體系,消費者掃描貼有追溯標簽的二維碼,可查詢產品的相關信息。這一舉措為大灣區內跨境電商的供應鏈樹立了良好的模范標桿,產品溯源也是跨境商品的質量保障。同時,智慧物流是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發展的方向,借助人工智能等技術進步,實現倉儲、分揀、運輸、配送、客服全供應鏈環節的“無人化”或者“智能化”,對企業降本增效、改善用戶體驗意義重大。為了構建與世界級灣區相匹配的供應鏈,一方面,需要供應鏈企業具備前瞻性、全球化、特色化的戰略視野,能夠緊跟國家和大灣區發展規劃并結合企業自身優勢實力,以客戶需求為導向,合理布局,專業服務,良性競爭,從而更好地幫助企業提升效益與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也需要推動粵港澳三地在基礎設施、產業布局和公共政策等方面的融合協同,破除行政區劃壁壘和阻礙,實現粵港澳三地供應鏈產業的融合發展、錯位發展和物流要素自由流動。
趨勢&投資機會:保稅倉、物流升級趨勢明顯,供應鏈、聯運、要素交易等業態迎來投資建設機遇
根據《粵港澳大灣區電商物流發展洞察》報告,大灣區內跨境電商與物流將呈現兩大強勁趨勢。
一是保稅倉助力跨境發展。憑借沿海優勢,珠三角港口成為全國最有活力的港口群之一。以京東物流香港倉為例,沃爾瑪、莎莎、屈臣氏等品牌先后入駐,各大品牌通過京東物流香港倉進行統一存儲、調撥、分揀。對于各大品牌來說,將香港倉作為主要集散地,不僅可以將商品送往內地,還可使歐美來的商品通過香港倉轉運發送至東南亞等地,形成國際供應鏈網絡。
二是物流升級撬動消費升級。隨著“人工智能”新技術的發展,以及大灣區發展對外開放窗口的重要性,物流行業迎來了新一輪的機遇和挑戰,同時也在經歷著快速的變革和創新。深圳、香港、澳門有很好的物流場景。其中,深圳一年的港口吞吐量是2萬多噸,但物流只占深圳GDP的3.21%,這既表明深圳的物流效率很高,也表明深圳的物流業發展遠遠不足,只是局限市內小物流的概念;香港物流占GDP的6.98%,廣州為5.65%,全世界平均水平為12%,由此可知,大灣區內物流升級還有很大的空間。
前瞻認為,粵港澳大灣區跨境電商與物流樞紐包含五個重要投資機會:
港口與航運。發揮港口資源優勢,通過與沿線國家的合作共建,可推動港口間交流合作形成海上絲綢之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國內公共港口建設和運營商“走出去”,可加快構建國際海運航線網絡;國內、直通全球的雙向輻射的國際海運物流網絡布局將愈加完善,從而形成粵港澳全球港口與航運管理中心。
機場與航空。粵港澳大灣區具備機場群優勢,通過擴大與海上絲綢之路國家的航空運輸合作,完善洲際航線轉乘體系,構筑連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空中通道,將建成全球綜合航空樞紐。
多式聯運。依托于跨境甩掛物流、公鐵聯運、鐵水聯運、陸空聯運、空水聯運等國際陸海聯運,大灣區與東盟陸路通關便利化程度將提高,從而帶來廣西、云南等地區的國際綜合物流大通道投資建設機遇;成渝經濟區、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地區的通道建設以及貫通廣東至歐洲的陸路物流通道將實現“一帶一路”的互聯互通;把粵港澳大灣區建成“一帶一路”銜接的水鐵聯運大通道。
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平臺。大灣區內跨境電商的發展必將進一步增強港口、航空、多式聯運的整合與服務能力,從而形成國際物流樞紐和供應鏈管理服務中心;因而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以及物流與供應鏈管理信息中心將迎來更加廣闊的應用與發展空間。
要素交易與創新金融中心。依托于電商平臺與物流樞紐,粵港澳大灣區要素交易與創新金融中心將極有可能規模發展;圍繞石化、金融資產、農產品、股權、保險、航運、航空要素的要素交易集群,以及航運交易市場、航運產業基金、航運金融租賃、供應鏈金融等供應鏈管理服務機構迎來發展機遇,從而加速全球采購交易平臺的搭建。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港口物流是水運模式下的現代物流集成系統,是物流環節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實現了供應鏈物資流通整體系統中基礎的物流支持和附加的增值服務功能。隨著世界航運中心將向中國...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